中重度智障儿童的生活适应教育

2023-02-03 07:33: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重度智障儿童的生活适应教育》,欢迎阅读!
中重度,智障,适应,儿童,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重度智障儿童的生活适应教育

作者:邢菊英

来源:《家长·中》2019年第05

摘要:在特殊教育学校中,生活适应教育作为其重点内容之一,是所有特殊儿童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尊重学生的特殊性是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教育工作的重大前提,只有使特殊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得到培养,才能为其日后成长、生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中重度智障儿童;生活适应;教育课程;有效措施

中重度智障儿童除了受智力影响外,更与其生活环境中所产生的交互作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特殊教育为提高、改善特殊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以教育介入与环境影响两方面为主要手段,通过理论与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对其内在潜能进行培养与激发,通过科学教育模式,使中重度智障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得到提升。 一、家校共育 锻炼学生生活适应能力

锻炼特殊儿童生活适应能力的主要阵地是家庭,父母作为智障儿童最好的教师,没有父母参与的特殊教育是无效的。特殊儿童将其在学校掌握的技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通过能力的迁移实现实际应用。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其内容、模式、时间都较为固定,而将其迁移到生活中则能充分发挥其广泛性与灵活性,并且,生活实践与课堂学习所带给特殊儿童的真实感受是不同的,因此,只有实现家校共育,才能使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得到锻炼。

经多方实践证明,家校共育为特殊儿童生活适应能力的提升提供重要保障,发展水平存在极大差异是特殊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的主要特点,而决定其日后发展的关键即是家校共育工作的有效落实。因此,特殊教育学校与家长统一认知,通过教学方案的共同制定,推动特殊儿童的健康发展。例如,当特殊儿童在校内出现情绪、行为极度不稳定的情况时,学校采用家长伴读制度,使家长能够全面参与到学校教学实践中。家长在常年教育过程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其与学校进行共同教育,能够使特殊儿童生活适应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家长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对儿童的了解,推进学校教育向家庭教育延伸。学校与家长为促进特殊儿童生活适应能力的发展,可以定期举办家庭开放日、运动会等亲子活动,通过活动提高家长与特殊儿童的配合度,增进亲密关系。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将生活适应能力课程作为重点内容,以锻炼学生生活技能,为其日后生活奠定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理解、尊重学生的特殊性,通过家庭、学校教育力量、技能、知识的整合与运用,锻炼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 二、课程优化 提升学生生活适应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特殊教育学校应当结合特殊儿童实际发展需要制定生活适应能力的培养计划,只有了解其情况才能有效开展教育工作。特殊儿童残障类型区别较大,且个别儿童的残障程度极为严重,使其在身心发展方面有着较大差距。当教师面对这样的学生时,应当以最适合、最恰当的教育方式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实际需求。在生活适应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中,个性化教学结合综合实践的方式效果最佳。其以了解每个特殊儿童为基础,通过对其特点、能力、发展可能性的明确与综合性分析,制定可行性较强的训练方案。教师实现生活适应教育的主要方式以开发潜能、补偿缺陷两种,只有选用最适合特殊兒童的教学方案,才能满足其各类需求。特殊儿童融入社会的基础即是掌握基本的自理能力,例如,穿衣服、吃饭、上厕所等基本技能,通过对学生的基本情况的了解,学校要优化课程内容,采用家长伴读方式,使学生在生活适应能力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家长的陪伴下逐步解决,加快其融入班级的速度,使其能够适应校园生活。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承担着培养特殊儿童生活适应能力的重要责任,只有通过相关课程内容,推动学生的语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才能使其克服障碍。特殊教育学校通过优化课程,使学生的能力及兴趣得到培养,发掘其潜在能力,使特殊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得到提升。

三、校园生活 培养学生生活适应能力

学生个体与环境产生作用的结果是形成生活适应能力的基础,而特殊学生社会性发展的起点是校园生活。系统、规范的学校生活使特殊儿童理解学生这一角色,通过师生、同学关系的建立,向特殊儿童渗透角色意识,使其通过对规定事物的学习形成角色行为,进而使其人际关系得到提升与发展,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学校环境进行认知,使其在潜移默化中遵守规则,从而适应校园生活。生活适应教育是智障儿童必须学习的内容,教师以此为教学理念,以开发特殊学生的智力、锻炼其语言能力为主要教学内容,促使其在校园中认识事、物、人,并通过交际、运用进行掌握。特殊教育与义务教育不同,其主要通过规范性制度使学生掌握生活基本技能与行为能力,通过对特殊儿童如何表达自我需要的训练,使其自我意识得到培养;以人际交往推动其社会情感的建立,而这些生活技能的训练其目的是帮助特殊儿童奠定融入社会的基础。发展特殊儿童社会性、培养学生生活适应能力最好的方式即是丰富的校园生活,教师不能代替特殊儿童解决其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只有通过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才能使其通过经验的积累,学会解决问题的方式。例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为使学生能够快速适应校园生活,将在学校内所有的活动不管是学习还是活动都列出清单,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掌握生活必备技能。编制与实施生活、学习清单使教师能够以预期计划的方式带领学生进行学习,通过清晰、明确的适应方式及能力培养,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还能够锻炼技能,从而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发挥生活适应能力的现实性意义。 四、结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为培养中重度智障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教师要以科学训练模式为基础,为其制定符合自身发展、成长的个性化教育内容,通过家长与学校的共同努力,提高特殊儿童的各方面适应能力,通过基础生活技能的掌握,促使其完成个人、家庭、社会等综合能力的发展。 (责编; 欣) 参考文献:

[1]包嘉佳.中、重度智障儿童生活适应能力的生态化教育模式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a95cc76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d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