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结构分析教学内容

2022-07-25 09:07: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寡人之于国也》结构分析教学内容》,欢迎阅读!
寡人,教学内容,结构,分析,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结构分析

这篇文章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整个过程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梁惠王认为自己对国家已经尽心了,可还是和邻国之政无大差别,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这是为什么呢?

第二部分(从孟子对曰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分析民不加多原因。这里主要是用比喻论证的方法。盂子听到梁惠王的发问后,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投其所好地以打仗为例,引出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的问题,让梁惠王回答。当梁惠王做出正确回答后,孟子顺势亮明了自己的观点: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第三部分(3~5段):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可分三层:

第一层(第3段):阐述王道之始的道理。这里运用了一个排比句,指出三个方面达到使人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的地步就是王道之始

第二层(第4段):阐述王道之成的道理。依然使用了排比。 第三层(第5段):阐述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

总之,本文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然后从三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体现了孟子文章结构严谨的特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ac819f3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4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