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贝马斯&吉登斯

2022-04-01 12:27: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哈贝马斯&吉登斯》,欢迎阅读!
吉登,马斯

哈贝马斯(1929 )

HabermasJürgen于尔根哈贝马斯

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批判学派的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旗手。1929年生于杜塞多夫,曾先后在哥廷根大学、苏黎世大学、波恩大学学习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经济学等,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为《论谢林思想中的矛盾》1961年完成教授资格论文《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历任海德堡大学教授、法兰克福大学教授、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所长以及德国马普协会生活世界研究所所长。1994年荣休。1961年获大学教授资格,任教于海德堡大学。19641971年在法兰克福大学讲授哲学社会学,并协助T.W.阿多诺指导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1971年任普朗克科学技术世界生存条件研究所领导人。后任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系教授。哈贝马斯认为知识的产生根源于人类的三种旨趣(利益),相应也有三类知识,否认历史一解释知识、经验一分析知识和技术控制旨趣的统治地位,造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为了克服动机危机和信任危机,批判理论必须重视互动过程和沟通过程,只有通过沟通行动才有可能把人类从被统治中解放出来。哈贝马斯的知识旨趣说、技术统治论和沟通行动论等学说,作为综合的社会批判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者称,“哈贝马斯与霍克海默之间围绕着对“经验与规范”以及“革命”的理解所展开的冲突,只是社会研究所内部诸多矛盾中的一个,仅仅是由于他们二人分别作为法兰克福学派两代人的代表才显得格外引人注意。除了他们之间的代际冲突之外,法兰克福学派内部同辈人之间也是摩擦不断,矛盾重重,先是有:霍克海默与弗洛姆之间围绕着精神分析理论产生了严重的分歧,直至最终分道扬镳,老死不相往来;基希海默(Otto Kirchheimer)和诺曼(Franz Neumann)等人关于“权威国家”的法哲学理论,在霍克海默为社会研究所拟订的总体研究计划中一直被排挤在边缘地位(据说被排挤的原因是因为这个概念和霍克海默的好友波洛克的研究兴趣有所抵牾),默默无闻,至今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马尔库塞的激进主义哲学则完全背离了法兰克福学派原初的“理论与实践的同一性”的理论前提等。

哈贝马斯的思想大体经历了如下发展阶段: 1、前交往期(1959-1968

研究主题是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历史分析以及认识论的历史重建。哈贝马斯通过对实证主义和历史主义的批判,提出了一种批判科学的概念。

2、交往期(1969-1981

哈贝马斯从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入手,初步完成了其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的交往行为理论体系的建立。

3、后交往期(1982-1989 这期间,哈贝马斯主要致力于对现代性范畴的历史清理和形而上学思想的批判,以抵抗后现代主义和阐述一种建立在语言学转向基础上的后形而上学思想从纵向(思想史)和横向(形而上学批判)的角度,对交往行为理论进行元论证。

4、反思期(1990-2000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哈贝马斯开始有意识地把交往行为理论向政治哲学和法哲学领域推进,通过对自由主义政治要领以及社群主义政治要领的批判,主张建立一种新型的话语政治模式,提倡用程序主义来重建民主制度。

由于思想庞杂而深刻,体系宏大而完备,哈贝马斯被公认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甚至被誉为当代的黑格尔,在西方学术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哈贝马斯的思想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是论战性。哈贝马斯进入学术领域后,便不断向各种不同的思想路线提出挑战,掀起了一场又一场的学术论争。值得重视的有:与波普尔、伽达默尔等的方法论之争;与福科的现代性之争;与亨利希的形而上学之争;与诺尔特等的历史学之争;与鲁曼的社会


理论之争、与罗尔斯的规范民主之争、与斯洛特迪杰克的基因技术之争等。

2,其次是综合性。哈贝马斯是一位杰出的综合大师,他把不同的思想路线、理论范畴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对于马克思主义与精神路线、理论范畴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对于马克思主义与精神分析的综合、对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传统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传统的综合、对于哲学先验主义与哲学经验主义的综合等。

3,再者是体系性。哈贝马斯十分重视自身理论体系的构建,长期以来,他逐步从方法论、认识论、语言哲学社会学、美学、政治学、法学等角度,建立和完善了自己的交往行为理论体系,试图从规范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加以系统重建。

4,最后还有实践性。哈贝马斯虽然是一位学院派思想家,但十分看重自身思想的实践性。从1968年积极投身“学生运动”开始,哈贝马斯在德国的政治实践领域一直都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比如,在1998年德国大选中,哈贝马斯在关键时刻曾为社会民主党大造舆信纸,提供理论支持。此外,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哈贝马斯曾率领自己的弟子,与以时任黑森州环境部长的菲舍尔(现任德国外长)为代表的一批政治家组成政治俱乐部,定期举行政治沙龙,从政治哲学的高度讨论重大内政与外交问题,为菲舍尔的外交政策奠定了学理基础,比如最近菲舍尔关于欧盟改革的一揽子建议与哈贝马斯的话语政治模式之间就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哈贝马斯的著作被翻译成中文出版,在我国学术界有着不小的影响。迄今,我国已经出版和即将出版的哈贝马斯著作主要有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哈贝马斯文集》(六卷本)、三联书店的《交往行为理论》以及《事实与价值》、译林出版社的《后形而上学思想》、学林出版社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和《认识与兴趣》等。

不容否认,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作为一种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确存在着普遍主义、折中主义以及西方中心主义的问题,这些都值得我们做深入的分析和批判。但哈贝马斯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尝试,特别是他把经典马克思主义学说与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的尝试,值得我们予以认真关注,比如,他对于晚期资本主义合法性危机的透彻分析、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对于民族国家范畴的历史梳理,以及对于全球化语境下民主制度的安排和公民资格的确认等的严肃思考,都是十分富有启发意义的。



安东尼·吉登斯 Anthony Giddens1938年生于英格兰伦敦北部,现任剑桥大学教授。 英国著名社会理论家和社会学家,与沃勒斯坦、哈贝马斯、布尔迪厄齐名,是当代欧洲社会思想界中少有的大师级学者。

早年曾在赫尔大学、伦敦经济学院和剑桥大学学习。

他的首份教职是1963年在英格兰莱斯特大学授课,后转入剑桥大学,1970年被聘为剑桥皇家学院院士,担任剑桥大学社会学教授,同时,他在加洲大学圣巴巴拉(Santa Barbara)分校有类似教职。

1996年被伦敦经济学院聘为院长。70年代,吉登斯的学术成果开始陆续发表,现已出版了20多本著作,其前期著述主要在于对以往社会学理论的梳理,后期以现代性的研究为主线。

他的突出成就很多,其中包括与赫尔德(David Held)和汤普森(John Thompson一同创办了Polity出版社,该出版社已成为社会科学方面的主要出版机构。而且,他是极少数曾经入选Fellowship of the British Academy社会学家之一。

主要著作:

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 《社会的构成》


《民族—国家与暴力》 《现代性的后果》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 《亲密关系的变革》

《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

吉登斯曾对社会学史上各种流派作过系统的批判性考察,认为当代社会学的理论应当继承和发扬米尔斯所说的社会学的想象力,并在3个维度内将其扩展和延伸,社会学理论是历史的、人类学的和批判的。社会学只有对不同社会形态的历史进行比较研究,对现存的社会模式进行批判,才能全面地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自身。在方法论上,他深受A.茨的影响,排斥自然主义和实证主义,认为社会学认识社会时,遵循着“双面诠释”的规则,社会学是在已构造了的意义框架上运用独特的理论概念和术语进行再认识和再解释。社会学所探求的社会结构,只有经过结构化的过程方能得以说明,试图超越和克服社会学的基本缺陷,但其自身就难以做到。著有《资本主义和当代社会理论》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社会理论的主要问题》《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批评》《社会理论的轮廓及其批评》《社会构造:结构化理论纲要》和《社会学:简要但批评的导论》等。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不仅是斯宾塞以来英国最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政治思想家,而且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与罗尔斯、哈贝马斯等思想家一起引领了20世纪中后期全球社会理论的发展。他所主张的“第三条道路”影响尤其深远。1998年之后,布莱尔、克林顿、施罗德、达伽马、若斯潘等西方国家领导人纷纷标榜“第三条道路”的政治主张,欧洲一时间变成了所谓“粉红色的欧洲”,吉登斯也由此被誉为布莱尔的“精神导师”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ae14c4bc850ad02de80414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