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吉登斯

2022-04-17 03:28: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8.吉登斯》,欢迎阅读!
吉登

第八讲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一、重建社会结构理论

1.生平与著作

1938年生于英国伦敦北部的埃德蒙顿,18岁考入赫尔大学。1959年进入伦敦经济

学院攻读硕士学位。1974年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1966年,离开莱斯特大学到温哥华附近的西蒙·弗拉赛尔大学任教,后又转至加州大

学洛杉矶分校。1969年受剑桥大学之聘,返回英国。

2.著作

1984年,代表作《社会的构成》 1971年《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1972年《迪尔凯姆著作选》1973年《发达

社会的阶级结构》1991年《现代性与自我认同》

3.思想特征

重点针对马克思、孔德和韦伯的理论传统,并结合当代流行的各种学术思潮,建构

社会理论。

试图克服社会学中宏观理论与微观分析、客体主义和主体主义的对立。主张从宏观

与微观、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中去分析和研究社会。

二、结构化理论的方法原则

1.社会理论

吉登斯认为自己的结构化理论,既不是哲学,也不同于社会学。社会理论是关于社

会行动、自我、交互行动、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定性研究,要在各种矛盾关系中揭示问题的实质。

2.结构的二重性原则

在社会实践中,人们不仅以自觉性认识原有社会结构、调整自己的行为,而且按照

自己在行动中不断产生的新要求来调整行为规则和社会制度,进而使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社会结构从客观上的制约地位转入主观的创造过程。因此,社会结构具有客观制约性和主观创造性两种品格。

社会结构不仅存在于社会层面上,而且也存在于个人的思想意识之中。 3.记忆痕迹

人们头脑中的结构观念被吉登斯成为记忆痕迹,社会系统中的结构通过这种记忆

痕迹指导人们的实践行动。——实践意识。

⑴实践意识不是本能无意识层面上的,它也是一种意识,并且有能力支配行为;⑵

不是话语意识,是介于无意识和话语意识之间的只做不说的意识。⑶具有日常性和惯例性。

三、行动、意识和能动性

1.人类意识

支配人类行动的意识不能简单地称为自我意识,而是人类意识 2.共同知识

不可言说的共同知识就是实践意识,就像舒茨所说的知识库存,吉登斯称之为

色区域

实践意识不同于话语意识 3.社会行动的能动性

所欲所做的不同。所做层面讨论能动性,吉登斯认为必须在所做与后果

的联系中分析能动性,不仅有自觉的意识因素产生的后果,也有不自觉的无意识因


素产生的后果,即意外后果。

三种意外后果

⑴由某种偶发情境而引起的意外后果。

⑵由一系列个体活动符合而成的模式。集体无意识 ⑶制度化环境中大量循环往复的意外后果。 4.社会行动的权力问题

行动中的权力,或者行动的能动性,就是对事件的状态和进程的改变

最广义的权力在逻辑上先于主体性及行为的反思性监控的构成。这意味着,由无

意识或实践意识引发的社会行动也具有改变事物的权力。

四、结构二重性与制度多重性

1.结构化

社会生活是一个通过社会实践而不断实现结构化的过程。

社会行动与社会制度同时存在,二者不可分离地在结构化中交织在一起,结构化成

为制度制约行动和行动创造制度的行动方式。

2.制度与规则

吉登斯把制度和规则都放在实践过程中理解,反对把两者理解为脱离实践的稳定对

象。

吉登斯认为,制度就是具有时空普遍性的持续的实践活动;规则也与实践紧密交织

在一起。

把规则分为三类:表意性规则、规范性规则(合法化规则)和支配性规则。 3.制度、结构和规则的二重性

规则+资源=结构。

制度不仅仅是被创造出来的结果,它作为普遍化的实践过程又不断地建构社会。 结构(丛) 表意 支配

合法化

理论领域 符码理论

资源权威化理论 资源配置理论 规范调控理论

制度秩序

符号秩序/话语形态 政治制度 经济制度 法律制度

4.结构丛与结构因素的复杂性

无论在哪个实践领域,也无论何种层面的制度化,都是在多种结构因素的共同作用

下实现结构化的。 结构丛

S-D-L

Dauthoritative-S-L D-allocative-S-L L-D-S

制度分类

符号秩序/话语形态 政治制度 经济制度 法律制度

S=表意结构,D=支配结构,L=合法化结构

五、社会结构转型的动力、形式与后果


国家的最重要特征:凡是国家都会牵涉到对其统辖的社会体系的再生产方面实施反

思性监控。

吉登斯从反思性监控、组织化和制度化、地域性和空间范围、表意象征和法律道德

等方面开展对各种国家形态的历史性分析。

1.传统国家

主要特征:分化和裂变。阶级分化的社会 1)城市与乡村的分离; 2)有边陲而无疆界;(初位聚落边陲、次位聚落边陲)

书写在社会结构化过程中起到了扩大、传承、模式化传统国家的行政控制的作用。 吉登斯认为,书写的最初形式不是句子,也不是由句子组成的文本,而是比词汇编

目都要早的行政列表。

书写的作用

书写经历了从最简单的行政列表到写作文本、制定法律条文的发展过程,书写对传

统国家社会监控或行政控制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以下作用: 1)扩大行政控制的效力范围; 2)付诸现实; 3)行为规范。 2.绝对(专制)主义国家

1)政治力量的集中和扩张; 2)新的法律机构的发展;

A.法律开始向更具普遍性的方向发展; B.法律开始承认并保护私有财产;

C.刑法和国家机器所用的制裁方式的变化。

3)受军事冲突刺激,国家加强了中央财政管理,税收征集更具严厉。 3.民族-国家

绝对主义国家发生的变化为民族-国家的产生作出了精神上、组织上和制度上的准

备,总的趋势就是集中、强权和普遍化。

民族国家的主要特征:全球性、垄断性和暴力性。拥有边界的权力集装器 民族-国家的形成,深层次是由于配置性资源和权威性资源的增长及其控制方式的变

化。

民族-国家的制度丛结

四种维度:监控体系、私有财产、军事暴力和自然的改造。

四种社会运动

四种公民权利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4351ed576a20029bd642db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