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抒情的古诗3篇

2022-09-07 23:18: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借物抒情的古诗3篇》,欢迎阅读!
古诗,抒情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借物抒情的古诗3

《怨歌行》班婕妤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作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这是一首咏物言情之作。作者借秋扇见捐喻嫔妃(作者自己)受帝王玩弄终遭遗弃的不幸命运和内心中的幽怨。前六句是第一层意思。起首二句写纨扇素质之美;从织机上新裁()下来的一块齐国出产的精美丝绢,像霜雪一般鲜明皎洁。纨和素,皆精美柔细的丝绢,本来就皎洁无暇,更加是“新”织成,又是以盛产丝绢著称的齐国的名产,当然就更加精美绝伦,“鲜洁如霜雪”了。二句喻中套喻,暗示了少女出身名门,品质纯美,志节高尚。三四句写纨扇制作之工“把这块名贵精美的丝绢裁制成绘有合欢图案的双面团扇,那团团的形状和皎洁的色泽,仿佛天上一轮月亮。

《唐多令咏柳絮》林黛玉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毬。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

这是一首咏物言情之作。表面是咏柳絮,实则自怜身世之作。黛玉从飘游无定的柳絮,联想到自己孤苦无依的身世,预感到薄命的结局,把一腔哀惋缠绵的思绪写到词中去。曾游百花洲的西施,居住燕子楼的关盼盼,都是薄命的女子,似乎是信手引来,实际是有意自喻。柳絮任东风摆布,正是象征黛玉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除了这类悲戚语外,这个可怜的少女还能说出什么更乐观的话呢?抒发了自己寄人篱下、孤苦无依、身世飘零、红颜易老、难以把握自己命运的哀愁。 1.《石灰吟》-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竹石》-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比蛇》-郑燮

好向人间较短长,截冈邀路出林塘 纵然身死尤遗直,不是偷从背后量。 4.《松》-苏轼

沐风浴寒枝倍坚,霜冻雪冷本性显。 狂风摧吹腰不弯,垂范高洁留人间。 5.《咏菊》-曹雪芹

百花凋霜我独艳,大志自是抵风寒。 丝丝蕊蕊系根本,苦雨凄风不改颜。

1、梦回处,梅梢半笼残月。——阮逸女《花心动·春词》 2、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李百药《秋晚登古城》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4、断肠风月可怜宵。——蔡伸《一剪梅·堆枕乌云堕翠翘》 5、淡红褪白胭脂?。——苏轼《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6、一轩明月上帘栊。——柳永《鹧鸪天·吹破残烟入夜风》 7、使君元是此中人。——苏轼《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 8、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9、月笼云暗重门锁。——苏轼《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10、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欧阳修《田家》 11、月暗长堤柳暗船。——吕本中《减字木兰花·去年今夜》 12、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李白《子夜吴歌·春歌》 13、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赵匡胤《咏初日》 14、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王昌龄《送魏二》 15、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崔颢《行经华阴》 16、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严武《军城早秋》

2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17、我报路长嗟日暮。——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18、屋上松风吹急雨。——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19、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王昌龄《送魏二》 20、垂柳阑干尽日风。——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21、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薛逢《长安夜雨》 22、啼红正恨清明雨。——赵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23、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24、晓日压重檐,斗帐春寒起来?。——孙道绚《南乡子·春闺》 25、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XXX城东楼》 26、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韩?《宿石邑山中》 27、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陆龟蒙《吴宫怀古》 28、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杨万里《夏夜追凉》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b4834ec62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2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