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撒谎教学心得体会

2023-02-22 03:35: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孩子撒谎教学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心得体会,撒谎,孩子,教学

孩子撒谎教学心得体会

小时候的一天,母亲买来了几个苹果,放在盘中,红红艳艳的,大小不一。 这时,母亲把苹果放在桌上,喊来姐弟几个,特意问我们想要哪个苹果。我刚想说要最大最红的那个,可弟弟抢先说了。母亲瞪了弟弟一眼,教训我们说:“苹果要挑小的吃,把大的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

于是我灵机一动,说道:“妈,我要那个最小的,把大的留给他们吧。”母亲听了,十分高兴,当即在大家面前夸奖了我,还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给了我。 从此,在我小小的心灵里就知道了撒谎会得到奖励,得到好处。于是,我学会了撒谎,又学会了阿谀奉承,为了自己想得到的东西,不择手段,直到被送进重刑监狱。

上述这个故事,我想每位教育者并不陌生,它是一服刑犯人在忏悔书中讲述的自己的真实故事——《两个苹果的故事》。两个苹果只是一大一小之别,而它却使一个茁壮成长的孩子一步步走向铁窗。同样是两个苹果,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母亲,运用两个苹果教育孩子,使孩子明白要想得到最大的苹果必须付出努力,所以有了尼克松辉煌的今天。两个故事题目同为《两个苹果的故事》,但结果却截然相反,一个演绎成了谎言,走向了铁窗;一个成就了孩子的未来,获得积极健康的心态。 作为教育者,我们天天面对着十岁左右的孩童。几乎每个孩子都有撒谎的时候,但并不是所有的撒谎行为都说明孩子存在严重的问题。面对这些谎言教育者只有不急不躁,细细分析,方能揭开谎言的面纱。 静心区分谎言的性质

“老师,我的作业忘在家了。”“老师,这个纸团不是我丢的。”……整天和


孩子们打交道的我们,或许对孩子们这些随意编造的谎言已经耳熟能详,甚至还没等学生张开嘴巴,老师已经显得很不耐烦。其实,如果老师改变一种方式解决此事,或许事情就会有些新的转机,孩子的心理就会得到积极健康的发展。

作为一位教育者,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也许我们就可以从另外一个视角来看待孩子的谎言了。当孩子对你“撒谎”的时候,你不妨先静下心来想一想,孩子的谎言背后的其他原因,然后再做处理,尤其不要把孩子善意的愿望当成丑恶的谎言来惩罚。心理学家通过分析,发现孩子们的谎言主要分两种:过失谎言和有意谎言。 过失撒谎

我们细心观察小孩子的心理特征就会发现: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发展有不同的特征。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们,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因而思维的内容会受到环境条件的制约;而反过来,正由于这种内容上的有限性,他们的思维具有无拘无束的特点。他们可以把任何事物和物体串联在一起,而不会去计较这种想法是否完全符合现实生活的规则。

在孩子们看来,一切物体,比如树、云彩、石头等,都和人一样有生命、有思想、会交流。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孩子们经常会分不清楚现实生活和假设的情境,常常会把自己的想像和愿望当成真的。当一个从来没有去过动物园的孩子对同伴讲他在动物园的经历时,这很有可能是因为他非常渴望去那里玩,久而久之,这种渴望就演变成了他的故事。而在其他人看来,就成了他的谎言。

当你意识到孩子的“谎话”是在表达一种愿望的时候,不妨抓住这个时机来教孩子区分现实和愿望,并告诉孩子在什么样的场合应该讲事实,什么时候可以表达自己的愿望,以及应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愿望。如果处理得当,这会成为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可以一举多得呢。对于这些无意识的谎言,教育者只要适当引导到位,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ba9ce380e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f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