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题临安邸》教案

2022-08-27 09:04: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题临安邸》教案》,欢迎阅读!
临安,秋夜,有感,教案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题临安邸》教案

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2单元 《回归》语文天地中的古诗二首。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自读交流,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

2.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两首古诗的对比阅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学习重难点 目标23 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题单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古诗二首、查找资料了解古诗写作背景和南宋历史。 教学过程

教师提前板书: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题临安邸 一.激发兴趣,了解背景。 1. 师生谈话:看(课件出示),这是神秘的时光之轮,它能带我们穿越时空。我们将会去到哪里呢?谁来转动它,开启我们的时空之旅。 2. 指名点击课件,了解南宋背景。

师:我们回到了888年前,这里正在发生什么呢?

这是公元1126年,金兵攻陷了北宋首都汴州,后来又俘虏了北宋的两个皇帝,占领了中原地区,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难”。达官贵人逃到杭州,建立了南宋。但是,他们不去收复失地,一味妥协投降,整日花天酒地。曾经的大好河山只剩下半壁江山。

爱国志士报国无门,只有拿起手中的笔,写亡国之痛,写忧国之心。今天我们要读的两首古诗就是南宋爱国诗中的代表作。指板书,齐读课题。 二、诵读古诗,品悟诗情

(一)读准字音,理解诗意

1.生自读古诗:翻开书108页,请你认真把这两首诗读两遍,注意读准字音。 2. 指名读诗,师生评价。正音:“仞、摩”“熏、汴”课件出示

师引导:我们学过借助注释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现在请你拿出题单,边读诗边看注释理解诗意,然后分四人小组和同学交流,说说两首诗的意思。 3. 自读自学,小组交流。

4. 指小组汇报: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对诗意的理解?(理解:河 临安 州)小组汇报并补充,评价。

5. 师:谁来把你的理解带进诗中读一读,试着读出诗的节奏。指名读,师生评。 6.让我们一起来像他们这样读准字音,试着读出节奏,齐读。 课件出示

小结过渡:读古诗就是跨越时空,看诗人眼中的的景,识诗人眼中的的人。读这两首诗,你看见了什么景? (二)品读,读出滋味

1.生汇报读:我看见了——

1)课件出示: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师: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景象?指名说,(板书: )师引导:请用你的朗读带我们去看一看,生再读。 2-3名生读,师相机评价指导。

课件出示)师引导:黄河奔腾入海,华山高耸入云,男生读;祖国河山多壮美啊!女生读;看到祖国的壮丽河山我们自豪地读——齐读。

追问:你还看到了什么景?

2)生汇报读,这是一番什么景象?课件出示:山外青山楼外楼 (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好一座秀美繁华的临安城!

师:据你所知,杭州怎么样?(生:美)师课件: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齐读) 引导:人间天堂杭州真是美丽繁华啊!(板书:)齐读:山外青山楼外楼 2.你在这两首诗中见到了什么人?(生:……)

相机追问:此处的“遗民”是指什么人?(板书:遗民“遗民”的“遗”在这里的意思是?(遗留)此处的“游人”又是指哪些人?(板书:权贵 3.诵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过渡:一边是南宋的权贵,一边是北宋的遗民。看到他们的鲜明对比,陆游的心情十分伤感。(课件出示诗)

1)诗人想到了什么这么伤感?用这首诗中的句子来说就是——(课件: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品读感悟: ①这里的“胡尘”,难道仅仅是指金兵战马扬起的尘土吗?(金兵的暴政。 ②看视频展开想象:在金兵铁蹄践踏过的土地上,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学生想象后说)

③小结: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老人在流泪,小孩在流泪,妇女在流泪,真是遗民泪尽胡尘里啊!板书:泪)这滴滴流淌的是怎样的泪啊?出示课件,指名说(痛失亲人的泪、家破人亡的泪、流离失所的泪、充满仇恨的泪、苦苦期盼的泪……)

④这是苦苦期盼的泪,他们在苦苦期盼什么?(生:王师来收复河山,赶走金兵)试着体会他们苦苦期盼的心情,自己读一读最后一句。指名读,师评价指导: 小结:当你“设身处地”地去体会人物情感时,你的朗读就会充满真情。

⑤(课件出示全诗)师:祖国有这么壮美的河山,人民的生活却如此悲惨,这种写法就是借景抒情。指名读,齐读。

4.链接阅读陆游的《示儿》,深化感悟。 ①“南望王师又一年”,你可知道,这“又一年”是多少年吗?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整整65年了。当年三岁的小男孩—— 一年过去时,年幼的他还不懂什么是——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十年过去了,十几岁的少年开始懂了——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65年过去了,他也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却还在——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②又过了18年,86岁的陆游去世前写下了——齐读:陆游《示儿》

哪句诗让你知道南宋王师到底来了没有?(指名说)此时此刻,你最想问什么?(生:那些南宋王师哪儿去了?)

小结过渡:是啊!北宋的遗民们也在苦苦追问。 5、品读《题临安邸》


1)自由读《题临安邸》,发现:你从哪儿知道南宋的王师干什么去了? 2)生汇报,师相机点拨:

课件暖风熏得游人醉 师:他们醉了。(板书:这是什么样的醉啊?(酒醉、迷醉、陶醉、纸醉金迷、醉生梦死……)

师:原来如此,那边“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是因为这里“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②看哪——在醉眼朦胧中,他们好像回到了当年的汴州。(课件播放《清明上河图》,教师解说: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荣的城市——北宋都城汴州。这里街道纵横商店林立,车来人往川流不息,如今却因为南宋权贵不思收复失地,成了金人的乐土。 ③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着急?请你帮他急切地问——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痛心?请你替他痛心地问——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愤慨?让我们和他一起,指着权贵们的鼻子大声地问——齐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三、拓展延伸,读懂诗心

1、师:陆游51岁时写下一首《病起书怀》,其中“位卑未敢忘忧国”一句激励了后世无数的爱国志士,指名生读,女生读,男生读,齐读。 2、读了这一句,再读今天学的这两首诗(齐读),你读懂了诗人们都有一颗什么样的心?(他们都有忧国忧民的爱国心。(板书:爱国心)他们都在苦苦地期盼什么?(盼望收复失地,国家统一,回归中原)(板书:盼回归

3、小结:无论身在何时,无论身处何地,无论是身居高位还是平民百姓,无论是三军统帅还是无名小卒,中国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和坚决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世代相传。 总结:

南宋时期昏君无能,奸臣当道,(课件播放MTV《满江红》,师讲述)但面对破碎的河山,面对苦盼的人民,名将岳飞喊出了:“精忠报国、还我河山”(生齐读)。他的抗金事迹,他的爱国情怀,还有他的绝唱《满江红》,千古流芳,荡气回肠。这节课也快结束了,我们高声诵读《满江红》,向岳飞致敬,向古往今来的爱国志士们致敬,读——

板书设计

12 回归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题临安邸 河山美

遗民 权贵

爱国心 盼回归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c0008fe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d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