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建设研究与实践

2023-01-29 18:20: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新工科建设研究与实践》,欢迎阅读!
工科,实践,建设,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工科建设研究与实践

作者:东鑫渊 杜传祥

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33

要:校级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设立,主要为了改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提高人才综合素质能力。本课题主要围绕当前我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以新工科建设为研究主题,为我校本科教育重点领域重点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理论支撑、决策参考、政策支持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新工科;教学改革;西安思源学院

产业结构升级迫切需要新型工科人才支撑,需要高校面向未来布局新工科建设。对于地方本科院校而言,新工科建设则是加强本科教育的新体现、服务地方发展的新举措、安身發展的新路径、特色培育的新要求。在新工科发展背景下,高等教育要始终坚持以本为本,改变教育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如人才培养制定不适应地方发展、专业设置不合理缺乏特色专业等。因此,注重学生通识教育,适应科技快速发展和学生创新能力;加强综合学科交叉互融,实现专业链和产业链对接;深化产教融合,发挥校内学习和校外实践。 1 西安思源学院新工科发展

新工科是对传统工科专业的改造和升级,是适应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的新产业新专业。是中国为主动应对心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在新经济、新起点这样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概念。近年来,国家为实现科技兴国强国等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我校积极响应国家战略,不遗余力进行新工科建设。如我校建立和转型的新工科专业: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等,也是对传统工科专业(机械、材料、自动化等)的改造升级。最终为了实现更满足国家需求的综合人才的培养。

2018年我校成功加入全国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这意味着我校实现了共同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将我校的教学和企业需求结合起来,由校企联合开发在线课程,把原来单一的教学过程转变为企业需求,建设面向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的课程资源,着重培养具有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性的高素质人才。 2 新工科背景下学科、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

我国本科高校的主要问题是: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没有内在联系,彼此独立,这对人才培养是不利的。首先,学科建设一般由学科办负责管理,专业建设及课程建设由教务处负责管理,同时,还会有规划处、人事处等参与,多个平行部门在制定相应的政策及措施时,互相之间缺乏交流、沟通及协调,导致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及课程建设的统一性、关联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及协同性不高,三大基本建设之间矛盾重重,各二级学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分别针对不同部门,无所适从、不够系统。其次,各地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及课程建设上的投资较少,且三大建设又相互独立,导致财力、物力及人力不集中、不聚焦,甚至出现资金重复浪费现象,导致三大建设质量较差,不适应于新工科发展。因此,应该针对各地方高校,创建满足其要求的三大建设,并注重其相互关联,以适应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建立。 3 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

当下,高校人才培养普遍存在培养定位不准、专业建设缺少特色、课程设置与产业需求匹配度低、专任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明确培养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兼备的工程师人才培养定位,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培养适应企业要求,适应国家科技发展,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新工科是以科技、产业和经济发展为基本前提,这也是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因此,我校在新工科建设上主要以适应本地产业发展,推进新教学模式改革,创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等。新工科面向新战略、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应用,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指出了新方向,提供了更高层次的新视角,注入了新内涵,提供了新机遇。从我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指向上看,主要是具有地方性和应用性,这也对应了新工科背景下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定位,即: 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高效的理论转化为实践创新应用能力的需求定位。 4 结论

西安思源学院近几年在新工科建设道路上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工学各专业的建设中始终围绕新工科的思路,在学生的培养,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就业等方面成绩突出,这些都为我校在坚持新工科的道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必然是新工科的建设,这也是满足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改革发展要求,体现了我国在世界发展的大环境下,建设一流高校,引领新科技新人才,发展创新机制的决心,在新的时代有新的作为。 参考文献

[1] 张凤涛.新工科背景下地方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完善[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2126-128.

[2] 王猛.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水平大学专业建设研究[D]. 东北:东北石油大学,2019.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c398deaa9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7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