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座次

2023-12-08 00:04: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餐桌座次》,欢迎阅读!
座次,餐桌



在宴请中,桌次与座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按习惯,桌次的高低以离主桌位置远近而定。右高左低。桌数较多时,要摆桌次牌。宴会可用圆桌方桌或长桌,一桌以上的宴会,桌子之间的距离要适中,各个座位之间的距离要相等。团体宴请中,宴桌排列一般以最前面的或居中的桌子为主桌。

餐桌的具体摆放还应与宴会厅的地形条件而定。各类宴会餐桌摆放与座位安排都要整齐统一,椅背达到纵横成行,台布折纹要向着一个方向,给人以整体美感。

礼宾次序是安排座位的主要依据。我国习惯按客人本身的职务排列,以便谈话,如夫人出席,通常把女方排在一起,即主宾坐在男主人右上方,其夫人做在女主人右上方,两桌以上的宴会,其他各桌第一主人的位置一般与主人主桌上的位置相同,也可以面对主桌的位置为主位。

在具体安排座位时,还应考虑其它因素。例如,双方关系紧张的应尽量避免安排在一起,身份大体相同,或同一专业的可安排在一起。

一般家庭举行宴请,因正房为坐北向南,故方桌北面即向门一面为客人的位置。现在则以迎门一方的左为上,右为下,是为首次两席。两旁仍按左 为上,右为下依次安位。主人则背门而坐。

恰当的用桌次和座位的安排显示你的地位,表达你的尊敬,将会为你的 赴会和宴请增添礼仪之邦的风采,并取得特定的效果。

旧时的八仙桌是方的,如今的酒桌是圆的。正可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以为,正规宴席上有两种次序是不能不讲究的。

座位的次序

梁实秋有一句名言,说是一个人若想一天不得安宁,你就请客。旧时请客一般在家里,从早到晚得忙活整整一天。定菜谱、采买、烹煮、开席、送客、洗碗,这多半属体力上的活儿,而拟就客人名单,编排座次,那才是个大伤脑筋的事体。假如客人中又有两三个半斤八两难分伯仲的,主家就要抓破头皮。倘若该坐上席的客人被安排坐到了偏席,有一定身份的人却让他敬陪末座,这就难保不会出现一人向隅,举座为之不欢的局面。那一桌酒席,我看你不请也罢。

如今简单多了。尤其是宾客中职位最高的那位,多数情况他会以极谦虚并且满不在乎的口气说,同志们随便坐吧,哪来那么多的讲究!可领导越是这么发话,众人就越是推让躲闪,不敢落座。有一条各位都是明白的,就是正对着门口的那个位子是主位。至于其他,则不甚了了。于是谦让一阵之后,那位叫大家随便坐的领导,便被大家推着让着拉着甚至是架着,终于万般无奈地坐上了那个主位,其余人等,大致上按职位大小名望高低,像照集体相那样朝两头递减。错!全错!

这规矩不讲也就罢了,若要讲时,就应该按正经的礼仪规则来排序。每逢我在场,我都会尚在众人作谦虚状的时候当仁不让地发话,且不避大言不惭之嫌,先来一句各位都听我的,然后补上一句我亲手编辑出版过一本《中西礼仪》。这句话一般都很管用。大家便一下子停止了揖让,都把目光来看着我。接下来第一要务便是确定谁坐主位。这个正对门口的主位,恰恰不是以职位高低名气大小来定的,而是以谁是主人也就是今天谁请客谁坐此位。主位确定之后,紧接下来我便示意职位最高者或是名气最大者,坐于主人的右边,并说明此乃第一主宾席。而主人的左边,则是第二主宾席。三位主角确定后,其余人等,也不是照集体相那般坐法,而是以第二主宾席为起点,沿顺时针方向递减,直至挨近第一主宾的那个位子,才






叫做末座,所谓敬陪末座忝列末席者,指的就是这个座位。

礼仪这个东西,就有那么大的魅力,一旦按照章法落座,主人面子十足了,主宾脸上有光了,所有的人也心安理得了。君不见,但凡国宴,正中主人的右边,坐的必然是作为第一主宾的外国元首,主人的左边,则是元首夫人。训练有素的国宴或者大宾馆的服务员,无论斟酒、进汤、上菜、进甜食,都是从主人右边的第一主宾开始,再到主人、第二主宾,然后以顺时针为序直至末座的。遗憾的是,中国的宾馆饭店,不讲(不懂)这个规矩的要占到七成以上。服务员无论斟酒亦或进汤,要么就近,要么乱插花。这种场合,不怪服务员,多半是经理人员对这些规矩一无所知。

当然,寻常酒席,也就罢了,倘是招待高档次的客商或者重要外宾,也是这般马虎随便,落下笑柄事小,很可能还会导致某些机遇从指逢中溜掉的。

上菜的次序

上菜的次序里,又有六个方面的讲究。

一是先有几个冷盘,让客人随意一下,一来免得冷场,二来客人中如有饥肠辘辘者,可先垫垫肚子。二是关于汤的先后问题。南方习惯先上汤,主张先把胃口喝开,还有吃饭先喝汤,胜过开药方的说法。北方人则务实,认为先灌下一肚子汤,菜就得少吃。汤的先后问题,入乡随俗也罢。三是热菜上来之前,酒杯就必须斟满。有时热菜都上了两三个,酒还不见踪影,主人想致两句词,他端着个空杯子,如何开腔?等服务员慢吞吞开得酒瓶筛得酒来,那上来的热菜早已凉了一半。但凡热菜,特别讲究趁热的上来趁热的吃下。热菜转凉,不见了热腾腾的诱人蒸汽,亮晶晶的光泽也因油脂的凝固而呈胶着状,即便特级厨师的手艺也要大打折扣的。四是现炒现上的热菜,两道菜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隔。一道菜吃到一多半,第二道便续了上来。同样的菜肴,上的方法对路,客人的胃口就会更佳,从而留下的印象也就更深。有的饭店在这方面走了两个极端,要吗是一道菜吃光,半天不上第二道,弹尽粮绝,不见增援,客人便会生出停杯投箸不能食,拨剑四顾心茫然的情绪。要吗是客人尚未作好起码的思想准备,呼啦一阵风摆满一桌,说:先生,你们的菜上齐了,请慢用!客人面对满桌菜肴,筷子移来移去,如同百花园中走马,没有几个回合,便踌躇满志了。五是饭店的招牌菜,尤其是手工细活的那一类,还有肥腻之物如扣肉、红烧肉者,上的次序一般不能太靠后。那时客人已经打嗝,再把这些好东西端上来,只能给人以雨过送伞、入夏赠裘的感觉。第六,也是最后一条,从盐味的角度而言,菜要一道比一道淡。这个道理,是作家陆文夫通过他作品中的美食家朱自冶先生之口说出来的。炒菜最大的学问是什么?两个字,放盐。所谓盐调百味,菜肴中的鲜味、甜味、香味,全靠盐把它们调动出来。有道是,盐是君子,盐把食物中的各种好味道调出来之后,它就隐退到了幕后。倘若一道菜,谁要吃出了盐的味道,那么这道菜就失败了--这就叫盐压百味。人的舌头与别的感官是一样的,用久了便会麻木。故而上菜要一道比一道淡。如若相反,那就彻底砸锅。朱自冶说,有一次他去赴宴,最后一道汤,大师傅忘记放盐,端上桌来大家一喝,几乎异口同声喊出一个字:鲜!

=============================================

中华饮食源远流长。在这自古为礼仪之邦,讲究民以食为天的国度里,饮食礼仪自然成为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中国的饮宴礼仪号称始于周公,千百年的演进,终于形成今天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套饮食进餐礼仪,是古代饮食礼制的继承和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c94b1f59e314332396893e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