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病毒的前世今生

2022-05-26 20:38: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埃博拉病毒的前世今生》,欢迎阅读!
埃博拉,前世,今生,病毒

埃博拉病毒的前世今生

看过美国1995年的电影《极度恐慌》后,我对病毒特别是这种“如意”形状的病毒有了新的认识。这种世界上最神秘的病毒曾经给人类带来了多么大的恐慌和威胁啊······

埃博拉(Ebola)病毒以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旧称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命名,它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EBHF)的烈性病毒,由此引起的出血热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已造成10次具有规模的暴发流行。“埃博拉”属于丝状病毒,这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扎伊尔即现在的刚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它的存在,同年Nhoy Mushola记载在扎伊尔的Yambuku和苏丹西部的Nzara一次爆发,在这次爆发中,共有602个感染案例,有397人死亡。其中扎伊尔318例感染,有280例死亡;苏丹有284例感染,117例死亡。更进一步的爆发发生在刚果扎伊尔(1995年和2003年),加蓬(1994年,1995年和1996年)以及在乌干达(2000年)1994年在象牙海岸人体个别案例上发现一些病毒的变种。

经过几十年的感染和变异,目前已确定埃博拉病毒分4 个亚型,即埃博拉-扎伊尔型(EBO-Zaire、埃博拉-苏丹型(EBO-Sudan、埃博拉-莱斯顿型(EBO-R 和埃博-科特迪瓦型(EBO-CI。不同亚型具有不同的特性,EBO-ZEBO-S对人类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致病性和致死率很高;EBO-R对人类不致病,对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具有致死性作用;EBO-CI对人类有明显的致病性,但一般不致死,对黑猩猩的致死率很高。

而说起埃博拉病毒的症状,则更是令人瞠目结舌,埃博拉病毒与造成艾滋病的HIV毒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它的杀人速度却比艾滋病毒快得多。一开始,埃博拉病毒感染者表现出来的症状和一般的感冒患者没什么两样。病人只感到发热、头痛、喉咙痛、胸闷。但是仅仅几小时后,病人就会开始全身出汗,胸痛、皮疹、出血、腹泻、呕吐、肌肉和关节酸痛等,半数病人于发病后第5天出皮疹,大多数则在第5至7天七窍流血不止。出血者占71%。最严重的是皮肤粘膜、鼻、齿龈、内脏均出血,粪便呈黑色,出血往往是导致病人死亡的原因。再过一天,病人将感到难以忍受的痛苦,就连睁开眼都会感到疼痛,脑袋像是要爆炸。即使在这个时候,医生仍无法确定患者得了什么病。直到几天后,病人开始体内外大出血,连眼睛和耳朵也流血不止,医生才敢确定病人感染了埃博拉病毒。不过,到这个时候一切都太迟了。

说到一种病毒,就不能不提它的传播方式,病毒可透过与患者体液直接接触,或与患者皮肤、黏膜等接触而传染。病毒潜伏期可达221天,但通常只有510天。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埃博拉病毒可能不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在此期接触病人甚至可能不会受感染。随着疾病的进展,病人的因腹泻、呕吐和出血所排出的体液将具有高度的生物危险性。由于缺乏适当的医疗设备和卫生训练,疫情的大规模流行往往发生在那些没有现代化医院和训练有素的医务人员的贫困地区。许多感染源存在的地区正好具有这些特征。在这样的环境下,控制疾病的仅有措施是:禁止共享针头,在严格消毒情况下也不能重复使用针头;隔离病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依照严格的规程,使用一次性口罩、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所有医护人员和访问工作者都应当严格执行这些措施。因为较好的设备及卫生,在现代化的医院中,埃博拉病毒几乎不可能爆发大规模流行。

但同时我们也不能过于乐观,埃博拉病毒还可能经过空气传播。实验人员将恒河猴的头部露出笼外,让其吸入直径1微米左右含病毒的气雾,猴子45天后发病。每天与病猴密切接触的6个工作人员的血清发现该病毒抗体阳性,其中5人没有受过外伤,也无注射史,因此认为可通过飞沫传播。虽然埃博拉病毒目前仅在个别国家、地区间歇性流行,在时空上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在传染病的历史上,许多传染病的流行开始时往往是个别散发,以后演变成局部地区流行,进而变成广泛流行。

·1·


此外,项新研究表明,我们免疫系统对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可能实际上引导埃博拉病毒进入机体细胞。这一发现为因埃博拉病毒极有可能用于恐怖袭击而竞相研究抗埃博拉病毒疫苗的科学家敲响了警钟。在一项实验中,一位研究人员这样说:“抗体的应答可能实际上帮助了埃博拉病毒的复制”他还研究了1995年刚果埃博拉大爆发中的幸存者的冷冻血样。这些血样中也含有明显对埃博拉友好的抗体。在加拿大温尼伯湖国家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的安全测试中,发现这些抗体帮助真正的埃博拉病毒感染人肾脏细胞。这使得科学家们应该重新考虑埃博拉疫苗的策略,大多数埃博拉疫苗都是促进抗体的产生。疫苗开发者们必需确保他们刺激的是正确的抗体。

我们不仅要知道它的传播方式,更要了解它的内在构造,埃博拉病毒粒子的直径为80纳米,长度为970纳米,属丝状病毒科。较长的奇形怪状的病毒粒子相关结构可呈分枝状或盘绕状,长达10微米。病毒由一串RNA成辫状编结的七个蛋白质组成,但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为什么这些蛋白会有这么大的破坏力。它们的一部分功能似乎是抑制宿主的免疫系统,但它到底如何发挥作用至今没有弄清楚。埃博拉热病爆发的相对短暂和相对自足的另一个原因是病毒绝对致命的力量。它很容易快速毁灭它的宿主——大约在五天以内,所以它很少有机会跳到另一个新宿主身上。除了极罕见的情况,它的传播是依靠直接的体液交换来进行的,最终缺乏机会找到传播的桥梁。同时,埃博拉病毒是低能的,因为它过于稳定,极少变异。这给治疗和预防它的传播带来了希望。

针对这种魔鬼病毒,各国的研究人员也在为之不懈地奋斗。然而,埃博拉是人畜共通病毒,尽管世界卫生组织苦心研究,至今没有辨认出任何有能力在爆发时存活的动物宿主,目前认为果蝠是病毒可能的原宿主。因为埃博拉的致命力,加上目前尚未有任何疫苗被证实有效,埃博拉被列为生物安全第四级(Biosafety Level 4)病毒,也同时被视为是生物恐怖主义的工具之一。

如果这样的病毒被用作生化武器,想像一下那样的灾难吧······

可同时我们也不能一味的去追求寻找一种万能的疫苗去彻底的消灭这种病毒,看到那最新的研究再来联想一下那曾经也是不治之症的天花,现在人们却需要不断的更新病毒的数据库,人们不应该是彻底的使病毒灭绝,而是应该保留适当的病原使人类自身不断的进行更新进化,与各种病原“和谐”的相处与共。

虽说如此,可是目前的情形依然不容乐观,埃博拉病毒一旦爆发,将给人们带来不可想象的灾难。为了不让这个可恶的病毒为猖人世,为了不让他成为恐怖主义的武器使人民受难,为了每个人都健康的活着,我们一定要为之不断的奋斗,早日攻克这个病毒界的“哥德巴赫猜想”,去摘取那枚闪耀的皇冠!



201011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cd5a3546c85ec3a86c2c53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