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习题 岳麓版必修1 Word版含解析

2023-01-12 03:07: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习题 岳麓版必修1 Word版含解析》,欢迎阅读!
岳麓,学年,必修,习题,高一

3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化 1.确立。

(1)机构: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职权:中书省负责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3)特点: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

(4)作用:提高了工作效率;③________被分割,避开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2.演化。

(1)宋朝: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又设“④____________作为宰相办公机构;军政归⑤__________掌管;财政归⑥________掌管,相权进一步被分割。

(2)元朝:废除三省,实行⑦____________,只设中书省,六部也归入中书省。

答案:①起草诏令 ②门下省 ③相权 ④中书门下 ⑤枢密院 ⑥三司 ⑦一省制 温馨提示

三省六部制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在形式上有相像之处,都体现了权力的相互制约,但两者本质不同,三省六部制是君主专制的产物,而三权分立则是民主政治的产物。

【应用提升】

1.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格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B )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冲突,抑制朋党之争

解析: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相权一分为三;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格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行宰相权,宰相的权力进一步被分割,这些措施都达到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的目的。

二、选官制度

1.西周:贵族世袭的“①____________ 2.战国时期:实行②____________制度。

3.汉武帝时期:③________和④________。确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但易形成小集团。 4东汉末年:接受由地方名人将本地士人按才能分别评定为九等()朝廷再按等任命的人才选拔制度。 5.魏晋南北朝时期:⑤__________的凹凸成为选官标准,南朝时走向末路。 6.隋唐:⑥____________

(1)缘由:士族没落,依据门第选官的制度已不适应政治和社会的需要。 (2)来历:隋朝,分科举人。

(3)完善:唐代,成为中心统一分科、定期进行的考试选官制度。

(4)进展:北宋,重视科举,导致选官过冗过滥;明清,⑦________方式成为束缚思想的工具。

(5)评价: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了⑧________的成熟,为官僚队伍供应了高素养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富强的制度保障之一。

答案:①世卿世禄制 ②军功爵 ③察举制 ④征辟制 ⑤家世门第 ⑥科举制 ⑦八股取士 ⑧官僚体制

温馨提示

在唐代科举考试已经成为选拔官吏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通过赏赐、战功、门第、恩荫

等途径获得官位的照旧很多。

【应用提升】

2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心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C )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解析:由于科举制使封建社会一般下层的老百姓也可以通过考试获得参与国家政权的机会,所以“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科举制通过选拔人才,出任各级各地官员,效忠皇帝,从而扩大统治基础,加强中心集权,故“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心之统治”

三、监察与谏议 1.监察制度。

(1)缘由: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 (2)表现。

A.秦朝的①________

B.汉代在中心专设御史府,长官即为御史大夫。汉武帝为监督州郡长官而在地方特地设立十三州②________

C.明清在中心,既设有都察院,设立监察御史,又设有六科给事中,进行业务监督,合称“科道”。在地方,省级机构设有按察使司。

2.谏议制度。

(1)缘由:需要有制度来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 (2)表现。

A.隋唐三省六部制中的③________就负责谏议和封驳。 B.宋代还毁灭了独立的谏官机构——④________ C.明清取消了特地的谏议机构。 3.评价。

(1)乐观: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心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消极:不能从根本上约束⑤________,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 答案:①御史大夫 ②刺史 ③门下省 ④谏院 ⑤皇权 温馨提示

在中国古代专制体制下,真正的权力监督、监察是不行能实现的。 【应用提升】

3.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D )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减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解析:唐代谏官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到宋代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即从某个侧面说明白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一、选择题

1.(2022·广东六市六校联合体联考)清人王鸣盛论及汉代官制,“……三公权不及尚书……尚书又不及


中书矣……要之士人必不如宦人之犹亲热”,这说明汉代( B )

A.权力重心在中书 B.皇权逐步加强 C.外朝受内朝牵制 D.三省已具雏形

解析:材料大意:汉代以丞相为首的三公的权力不如皇帝身边掌管文书的小官尚书的权力大,而尚书不及中书的权力大。主要的是文官(与皇帝的关系)不如宦官那么亲热。可见,当时皇帝通过重用身边的文职人员和宦官来加强皇权。故B项正确。

2.(2022·山东威海期中考)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心集权,地方分权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解析:隋唐政治制度是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皇权独尊。故C项正确。 3.(2022·中山期末考)唐太宗一次对侍臣说:“中书门下,机要之司。擢才而居,委任实重。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比来惟觉阿旨顺情,唯唯苟过,遂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这表明中书门下的职责之一是( A )

A.匡正皇帝的过失 B.传达执行皇帝意旨 C.替皇帝草拟政令 D.审批决策机要事务

4.(2022·湖北孝感一模)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唐宋时期的国家体制可称之为中心集权的君主制……中心政府的首脑为宰相,宰相有很大的权力,和皇帝争辩军国大事、人事任免,甚至皇位继承等问题,并做出打算。”由此推断在唐宋时期最有可能的是( C )

A.虚君实相,实行君主立宪制 B.宰相成为国家的实际决策者 C.皇权和相权的冲突尤为突出 D.君主专制与中心集权缺一不行

解析: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唐宋时期宰相有很大的权力,威逼到皇权,因此皇权和相权的冲突尤为突出,故C项正确。

5.(2022·北京西城期中考)一位历史学家评价某制度是“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这一制度最有可能是( C )

A.秦朝的郡县制 B.西汉中朝制度 C.唐朝三省六部制 D.清朝军机处

解析:A项是地方行政制度,是加强中心集权,没有分权的特征,排解;B项是通过分割相权以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不符合题意。三省六部制使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C项符合题意;从军机处的特点来看,D项不符合题意。

6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对于上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皇权受到更多牵制 B.宰相的数量渐渐增加 C.相权不断遭到减弱 D.皇权不断得到加强 解析:材料中的“首长制”即是一相制,“委员制”即为多相制,这反映了中国古代从秦汉到隋唐宰相制度的演化趋势,即封建君主通过不断分散相权来加强皇权,故A项说法错误。

7.(2022·广东十二校联考)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意味着( B )

A.宰相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B.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C.相权对君权的制约加强 D.中心对地方把握加强

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宋朝”“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可知这应为“二府三司制”,该制度有效地减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故C项错误,B项正确;宋初加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的举措导致“冗官”

等现象,致使行政效率低下,故A项错误;题目中涉及的是相权与君权的此消彼长的关系,故D项错误。

8.(2022·湛江测试)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表明元代设置行省是为了( B )

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 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 C.钳制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 D.减弱地方割据,削减财政开支

解析:解读题意,在地方设立行省,维持简洁的局势,大量任命官员,使行省有诸侯的形制却没有诸侯的权力,故B项正确;题中没有涉及选官,故A项错误;行省不局限于边疆,钳制边疆地区片面,故C项错误;题中没有涉及削减财政内容,故D项错误。

9.(2022·广东百校联考)“在这种制度下,有文才的人得天独厚,往往成为政府最有力的拥护者”“而平民百姓,由于有可能通过()……而同样步入上层……因而他们对现有秩序往往也表示拥护”这种“制度”是指( B )

A.分封制度 B.科举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九品中正制

解析:依据“有文才的人往往成为政府最有力的拥护者”和“平民百姓,由于有可能通过()……而同样步入上层”的分析,得出B项正确,由于科举制是考试选官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平民通过考试也可以步入仕途,故B项正确。

10.(2022·湖北联考)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 A )

A.增加了官吏人才来源 B.扩大了官吏权力范围 C.完善了官员选拔程序 D.加强了思想把握程度

解析:钱穆认为汉代的察举制和唐朝的科举制,政权向贵族特权阶级以外的人开放,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故答案为A项。

11.(2022·广东十校联考)“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下列史料与“此制”直接相关的是( D )

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解析:反映题干“穷苦子弟、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的是科举制。A项是嫡长子继承的宗法制;B项是汉朝的察举制和征辟制;C项是九品中正制;D项是唐朝孟郊在46岁中进士后所作诗句,反映的是科举制。

12.(2022·海南单科)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举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用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 C )

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 C.选才留意学问水平 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

13(2022·深圳宝安期末考)该体制自秦朝创立,纵贯中国古代。“从中心到地方形成单线垂直的独立管理体系,与政府行政机构分别,从而确保了体制下各级机构权力的独立运作,上下一体,机构官员高效行权。该体制是( C )

A.宗法分封体制 B“丞相”体制 C.监察体制 D.科举选官体制

解析:由“从中心到地方形成单线垂直的独立管理体系,与政府行政机构分别,从而确保了体制下各级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cf350f0e3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9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