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速度说课稿

2022-09-25 09:09: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物理速度说课稿》,欢迎阅读!
物理,初中,速度



第二节、速 度(说课稿)

姜堰市张甸初级中学 李秀芹

尊敬的各位评委,上午好!我说课的课题是《速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介绍我对《速度》这一节内容的理解和处理。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速度一节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速度这一概念是在学习了长度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的基础上将要学习的一个新概念,速度概念的建立为下一节直线运动的学习提供了准备,也为今后密度、压强、功率等的学习奠定了基础。速度的计算是初中物理第一次接触的物理量的计算,规范的解题格式为学生今后进行物理量的计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以及初中物理的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知道日常生活中测量速度的方法;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表达能力;通过速度的测量,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记录的表格和实验操作能力;通过速度概念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研究问题和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对以速度取胜的奥运健儿的介绍让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同时树立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立速度的概念;测量速度的方法以及有关速度的计算。 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和理解;速度的单位换算。 二、说教法

本节课采取小组合作探究与讨论交流的教学模式,教学辅助手段主要是多媒体课件。

三、说学法

通过引导和组织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分析能力、比较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多媒体展示:猎豹追捕羚羊和奥运会百米赛跑的视频,引入课题。

这样设计的目的,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说明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进而把他们引入到比较纸锥下落快慢的情境中来,激发他们的探究动机和求知热情。

利用桌上两张完全相同的纸,你能设计一个实验使两张纸下落的快慢不一样吗?学生分组活动并请学生到讲台前演示(有的学生把纸揉成团、有的学生甚至折出了纸飞机……)通过比较,学生发现改变纸的形状可以使纸下落的快慢不同。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展示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让他们猜想从同一高




度落下时谁下落快,将他们的猜想列到黑板上。接着演示实验,并要求他们边观察边思考:怎样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容易得出:谁先落到地面谁快。有没有其他的比较方法?如果不能找出,教师引导他们思考:两纸锥在空中时怎么比?此时学生可能会受到引入新课时百米赛跑视频的启发想到谁在下面谁快。进而归纳出两种方法:1:相同路程比时间; 2:相同时间比路程。为加深学生对这两种方法的理解,用动画模拟游泳比赛,动画能够记录运动员游泳的成绩,也可以在运动员游泳过程中暂停,通过观看动画可以很明显地得出裁判员比较游泳快慢的方法和观众的比较方法。

我设计以上的情景,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的亲身体会,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能力和科学的比较方法。利用游泳比赛生动的动画,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巩固所学知识。

2、讲授新课

板块一:速度概念的建



为了突破速度概念这一难点,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在中学生运动会上小明100米跑的成绩是12秒,小华200米跑的成绩是26秒;两位运动员所用时间相等,路程也不等,如何比较他们的快慢? 学生讨论后很自然地会想到用“路程/时间”来比较两人的快慢.你所计算出来的路程是多长时间内的路程?学生回答是1S。并且路程越远,运动越快。用的是哪一种比快慢的方法?学生答:相同的时间比路程。你能用另一种方法进行比较吗?学生思考后回答:时间/路程。你所计算的时间是通过多少路程的时间?学生答:1m。并且时间越多,运动越慢。两种方法哪一个更符合人们的常规思维呢?通过学生的回答,师点拔说明物理学上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来比物体运动的快慢。此时,师对 “路程/时间”的结果进行分析,告诉学生: 1s1min1h都称为是单位时间,从而揭示出速度的定义。

我通过前面比较两纸锥下落快慢的活动,观看游泳比赛的动画以及比较两名运动员运动快慢,其目的是让学生建立速度的概念就很自然,这样既突破了本堂课的难点,又体现了学法中的观察法与比较法,并且为今后学习密度、压强、功率等物理量奠定了基础。

多媒体板书速度的课题

本着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内容,都应由学生自主获得的原则,所以针对问题采用先自学后讨论的方法。让学生阅读课本第113页,思考3个问题:(1)度的定义;(2)速度的物理含义;(3)速度的计算公式。

板块二:速度单位的换算

速度的公式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物理公式,它是描述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简洁语言,通过多媒体投影每个字母,要求他们说出其物理意义。教师根据速度的公式说明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和时间的单位组合而成,物理上称为是复合单位。由于速度单位的换算是难点,教师利用板演的形式把m/sKm/h的换算过程展示给学生,教给学生复合单位换算的方法。为后面密度单位的换算打下基础。

接着让学生阅读课本上介绍的常见物体的速度,特别是对人步行的速度要加以分析,目的是让学生对速度的大小形成一个理性认识;同时引导学生观察汽




车方向盘下面有可以直接测速度的仪表——速度表,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学科课程基本理念。

板块三:速度的应用 例题教学:

通过课本上的例题,师生共同分析题意,教师板演解题格式,强调用物理式解题有其独特的规范性。对初学者要求写出已知、求、解的过程,计算过程中要先写公式、后代数据和单位。

教师通过讲解运用物理公式进行解题的格式,目的是对速度公式运用的巩固,也为下面的测量提供了知识准备,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和解题习惯,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测纸锥下落的速



学生每41组,分组讨论方案,制定实验原理、选择器材、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原理:v=st

器材:钢卷尺——测路程S,秒表——测时间t 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教师在学生设计的表格中找出有欠缺的表格,并将表格进行实物投影。教师鼓励学生对投影出来的表格提出合理的意见和见解,在民主、轻松、和谐的环境中,使表格越来越完好,初步培养学生设计表格的能力.最后,教师也给学生一个表格参考样本。并强调表格的格式:标题栏(物理量要加单位)、数据栏。

-1

实验下落高度下落时间速度v/m.s 次数 s/cm t/s

1 2 3

在进行实验前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事项: l、为了便于测量时间,纸锥下落的高度应稍高一些。 2、每次测量应保持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3、刻度尺要竖直放置。接着学生分组开始测量,教师巡视并指导薄弱的小组。在交流讨论时如果有学生提出各组所测速度不等的疑问时,可留给他们下课思考,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准

备。

最后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以速度取胜的奥运健儿,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鼓励学生勤奋学生,将来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国争光。

3、课堂小结

让学生概括本节内容的知识要点,提醒学生理解记忆速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cfe25f1bb4cf7ec4bfed00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