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教材分析

2022-04-14 16:35: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泊船瓜洲》教材分析》,欢迎阅读!
瓜洲,教材,分析

古诗词诵读



6.泊船瓜洲



[]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________

[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京口]今江苏镇江。 [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注释

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绿:吹绿。

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一水:一条河。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长江特称为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这里的一水指长江。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



译文

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赏析

这首七绝触景生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此番出来做官的无奈和欲急切回归江宁的愿望。头两句记叙北上的行程。诗人前往京城,却偏偏回首江宁,表现不愿赴任的复杂心理。后两句以景写心,既有变法给自己带来的欣慰,也有及早功成身退的想法。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青苗法等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照着瓜洲渡口,也照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的慨叹,诗人想早点离开是是非非的官场,很有余韵。这首诗不仅借景抒情,情寓于景,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

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修辞上的锤炼。据洪迈《容斋随笔》说:春风又绿江南一句原稿春风又江南岸,圈去字,注曰:不好。改为,复圈去而改为,旋改为,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真达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地。其实诗人不仅仅在炼字,也是在炼意,这才符合诗的情境。



创作背景

公元1042年王安石曾入朝做官,后升任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他一心想为天下苍生,黎民百姓谋福,积贫扶弱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变法,可因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所以遭到了朝廷内外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他们千方百计地排斥他、打击他,而当时的宋神宗也缺乏杀罚果断的能力,摇摆不定,最后皇帝对王安石失去了信任,万般无奈之下,王安石只能辞官隐退,回到南京的家中寄情山水,一年后的春天,皇帝又召他回京赴任,公元1075年,55岁的王安石又背上了沉重的行囊,拖着早已疲惫的身子从钟山出发去京赴任。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神宗时任宰相,实行变法,史称王安石变法。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d58611241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8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