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江南(皇甫松) 优秀教案

2022-09-20 15:18: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梦江南(皇甫松) 优秀教案》,欢迎阅读!
优秀教案,江南,皇甫松

梦江南



【教学目标】

1.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2.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怀,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诗词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培养学生对蕴涵在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教学过程】



梦江南 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 人语驿边桥。 一、作者简介

皇甫松一名又作皇甫嵩,字子奇,自号檀栾子,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人,著名古文家皇甫湜之子。松工诗词,亦擅文,然终生未登进士第。光化三年,韦庄奏请追赐李贺、赵光远、皇甫松、刘得仁等人进士及第,并谓诸人“俱无显遇,皆有奇才。丽句清词,编在人口;衔冤抱恨,竟为冥路之尘”。其词尤以《采莲子》二首、《忆江南》为著名。清陈廷焯称其词“宏丽不及飞卿,而措词闲雅,犹存古诗遗意。唐词于飞卿而外,出其右者鲜矣。五代而后,更不复见此种笔墨”(《白雨斋词话》。栩庄亦评云“子奇词不多见,而秀雅在骨,初日芙蓉春月

1 / 3




柳,庶几与韦相同工。至其词浅意深,饶有寄托处,尤非温尉所能企及,鹿太保差近之矣”《栩庄漫记》《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大隐赋》一卷、《醉乡日月》三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一亦记其《醉乡日月》三卷,并云“唐人饮酒令,此书详载,然今人皆不能晓也”。《大隐赋·并序》今存于《文苑英华》卷九九,《醉乡日月》已佚,然《说郛》《古今说部》《五朝小说》《唐代丛书》《类说》《水边林下》等尚录存其残文。此外,松尚撰有《大水辨》《牛羊日历序》《齐夔凌纂要》等,今皆已佚。其所撰《续牛羊日历》今亦佚失,然《资治通鉴》卷二四三考异尚录存其文一节。《全唐诗》卷三六九录其诗、词凡一三首及断句一联,卷八九一又收其词一八首(与卷三六九所录重六首) 二、原文注释

1.兰烬:蜡烛的馀烬,结花如兰,故称。李贺《恼公》诗:“蜡泪垂兰烬。”王琦注:“兰烬,谓烛之馀烬状如兰心也。”

2.红蕉:屏风上画的美人蕉。宋祁《益部方物略记》:“红蕉于芭蕉,盖自一种,叶小其花鲜明可喜,蜀人语染深者谓之红蕉。”梅熟日:江南五月梅子黄熟时,常阴雨连绵,称“梅雨”。梁元帝《纂要》:“梅熟而雨日梅雨。”

3.潇潇:形容雨声。

4梅熟日:江南梅子成熟的季节,在春末夏初之际。雨潇潇:《诗经·郑风·风雨》“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三、白话译文

更深烛尽,烛光暗淡,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我昏昏欲睡,终于进入了梦乡,梦中是我久别的江南,正是青梅熟时,江南雨季,我独自在一艘船上,手握竹笛,和着船外那萧萧的夜雨尽情的吹奏,时而听见桥上驿亭边人语,操着那久违的乡音,诉说着难忘的故事。正所谓:“五月水乡梅雨夜,驿桥船笛伴人声。缠绵幽怨江南梦,词调蕴浓易共鸣。 四、欣赏评解

皇甫松以《梦江南》为题,共写了两首词,这里所选的这首,是一首记梦之作,主要写作者在某个夜晚所做的一个梦,一个和江南有关的梦。

词作层次清晰,前两句写未眠之前的夜景,也就是室内的景物:灯芯已经燃烧完了,这暗示着夜已经深了;没有了灯光的映照,屏风上描画的红色美人蕉也暗淡下去了。这两句在景物描写之中,也显现出了夜晚的宁静,也正是在这一片静谧之中,才有可能做出一个境界优美的闲梦。后三句主要就是对梦境的描画:梅子黄时日日雨,江南梅子成熟的时节,他乘着一艘小船,在潇潇的夜雨声中,吹着笛子漂浮在水面,同时岸上驿站旁的桥边,又不时传来了一阵阵的柔声细语。

2 / 3




周蒙先生在解读这首词时,以为“作者在这首词中……运用简练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勒出了江南暮春雨夜的动人画图。然而就是通过这一刻画,使得诗人的怀乡之情若隐若现地寄托在字里行间了”。(见唐圭璋主编《唐宋词鉴赏辞典》,安徽文艺出版社,200610月第二版)——对于周蒙所说的这首词内含着怀乡之情这一说法,我不赞同。若是怀乡,未必就还是“闲梦”了。在古诗词中少有用“闲”字形容乡梦的,原因是旧时交通多有不便,一旦离家,动则经年,所谓少小离家老大回者也不在少数,故而诗人们的思乡之情总是显得那么深切、重,总是“黯乡魂,追旅思”(范仲淹《苏幕遮》总是“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柳永《八声甘州》,因而思乡的梦不可能是“闲”的。

唐圭璋先生在其《唐宋词简释》中以为这首词还有言外之旨:“然今日空梦当年之乐事,则今日之凄苦,自在言外矣。”依唐先生的看法,这首词表面上是在写作者的梦中乐事,实际上则喻示着他现实中的凄苦,是在以夜梦之乐反衬日间之苦;词作仿佛是座冰山,梦中乐事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部分,而水下的则是作者的凄苦。对于唐先生的如此解读,我也不赞成,整首词洋溢的都是一种宁静和优美的气息,是从容不迫的,看不出来在这背后有何种凄苦隐藏其中。

全词所写的就是在一个偶然的夜晚,当然也是一个清闲的夜晚,作者梦到了自己曾经在江南度过的一段日子。在那些日子里,给他印象最深的是梅熟的时候,在画船上吹笛,而彼时又是夜雨潇潇,在雨声中还听到了岸上驿桥边有人在说话。词的妙处在于通过一个“闲梦”,绘了江南特有的风情,而这风情本身具有的美感,已经让我们向往不已,得到了美的愉悦了。



3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d847a80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4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