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财务管理的目标与资本结构的优化

2023-01-28 06:41: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财务管理的目标与资本结构的优化》,欢迎阅读!
资本结构,浅析,财务管理,优化,目标



浅析财务管理的目标与资本结构的优化

[摘要]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财务工作的向导,而资本结构是企业财务管理制中的重要内容。本文阐述了财务管理的目标,指出了我国当前企业资本结构中的不足,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 财务管理;目标;资本结构 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也应该得到相应的完善与发展。科学地设置财务管理目标是确定资本最优结构的基础,财务管理目标和资本结构的研究有利于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

1 财务管理的目标 1.1 利润最大化

通常情况下,企业将利润最大化当作财务管理的第一目标。因为,对企业来说,利润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利润的最大化就保证了企业具有可靠的经营资本。不仅如此,利润最大化也使得在企业主个人财富增加的同时实现社会财富最大化。但是,利润最大化也不是没有缺点,正所谓凡事都有两面性。对企业来说,将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有以下几个缺点:首先,利润最大化有着绝对的意义,其不利于不同企业之间在同时期的比较;其次,利润最大化基本不对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问题进行考虑,因而极易导致企业为了追求利润而不顾风险;最后,利润最大化通常也会造成企业在经营决策时目光短浅,只注重短期的利润,而不顾企业长远的发展。

1.2 股东财富最大化

近几年,在西方财务管理中,日渐流行其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这一目标的计量方式是企业股票的市场价格,因而既兼顾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兼顾了风险问题,还可以在某些方面避免企业发生只顾追求利润的短期行为。是,这种观点也有着一定的缺陷。第一,它只关注股东的利益,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企业其他关系主体的利益,对当代企业财务活动中发生的财务关系有着不利的影响;第二,企业的股票价格很难受公司控制,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将不可控制的因素当作财务管理的目标也是不科学的;第三,因为股票只有上市公司才能涉及,因而这种管理目标也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对于非上市公司来说并不适用。

1.3 企业价值最大化 所谓企业价值,是指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其主要是由企业潜在的及未来的获利能力决定的。这种管理目标充分考虑了资金的风险问题、时间价值以及通货膨胀等因素对于企业的影响,完全可以避免企业在经营决策时发生短期行为,前很多学者都认为这一观点是现代财务管理的最佳目标。但是,这种观点也有受到质疑的地方,具体来说:第一,概念上相对模糊,企业价值最大化和股东价值最大化在很多企业都是相同的;第二,测算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不管是用未来企业报酬贴现值还是资产评估值来测量都比较费事,在企业实际管理中也较难实施。

2 当前企业资本结构的不足 2.1 负债比重较高 从总体上看,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负债比率相对偏高,这种情况如果是在企业盈利的情况下发生的话,也无可厚非。但实际上,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亏损问




题比较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有着较高的负债比率就比较不合理。这就说明,我国很多企业的流动资产总额不能和流动负债总额相匹配,且在企业的负债总额中,流动负债又占了相当一部分的比重,从而导致企业的长期资金需求量需要靠较大额的流动负债来解决,进而提高企业经营风险。所以,我国部分企业的资本结构不甚合理。

2.2 非经营性负债所占比重较大 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很多企业都通过负债来兴办社会福利设施,且企业用于上缴利税以及应付各种社会摊派的支出十分庞大,从而导致企业在高负债比率下仅能获得较低的资产收益率,企业债务危机越来越严重。不仅如此,多种客观因素也导致了企业的债权主体相对单一,银行逐渐成为企业最大的债权人,至是唯一的债权人。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银行和企业之间就会形成一种附属关系,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2.3 国有股权比重较高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不断进行,大批国有企业都进行了改制,并发展成为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但是,除了一部分国有独资企业之外,余以其他组织形式存在的公司制企业当中,国有股权所占的比重仍然相对较高。相关数据显示,在我国上市公司当中,国有股权所占的比例基本都在60%以上。

2.4 融资渠道单一

我国多数企业的融资渠道往往比较单一,从而导致企业发生负债过度的现象。具体说来,主要是因为我国企业的融资渠道还不完善,居民当中大量的闲散资金无法直接进行融资,因而导致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往往出现流动资金紧缺的现象。同时,企业的负债率也会迅速提高,进而增加企业的不良负债。实践表明,我国很多企业都因为难以应付如此庞大的不良债务以及随之产生的利息,而使企业经营陷入严重的危机。

2.5 银企对资本结构的认识存在分歧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当中,企业的不良贷款记录一直居高不下,且愈演愈烈,已经超过了银行对于风险承受的底线,不仅如此,大量的不良贷款也导致了我国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的进程放缓,并给我国国民经济与银行货币体系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因而,银行为了降低不良债权的比例,会努力促使企业还贷,也不期望企业申请破产或被兼并;而部分企业却为了优化自身的资本结构,却千方百计地搞破产或者假破产,从而与银行的认识产生分歧。

3 资本结构的优化

3.1 合理确定企业的负债规模

企业负债规模应该由其所有者和债权人的认同程度来决定。通常情况下,于企业来说,理想状态下的资本结构是其举债规模与企业的利润和资本利润率成正比,因为这实际上是企业用别人的钱增加自己的权益。但从债权人的角度来看,却是企业的负债越高,其需要承担的风险也越大,债权人为降低自己的贷款风险,故而想方设法地想要收回贷款。因此,这种矛盾的关系就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率,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

3.2 确定企业正常的负债结构

负债经营是企业在筹措资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其同样也是当代企业迅速发展的必要措施之一。但是,负债经营的风险也相对较大,因此,企业应该确定正常的负债结构,控制好债务规模,并对资金进行合理的调度与强度,从而化风险为收益。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ef37d1fcb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f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