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科举制度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2022-10-28 14:19: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代科举制度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欢迎阅读!
科举,唐代,当时,制度,影响



唐代科举制度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科举最早来源于汉朝的策试萌发于南北朝时的九流常选,到隋朝时基本定型为进士科。唐朝科举制度以进士为重,明经次之,属于朝廷选拔人才的核心科目。可以说科举制度对唐朝社会、文化、教育的繁荣与发展都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科举制度从表面上来说体现出了一个较为公平的选拔原则:任何人仅仅需要在考试中获胜,就能够一步登天,获得政治地位的同时也能够获得颇丰的经济收益。所以科举制度的推行也造成了全民向学的局面,很多中小地主和农民阶层也逐渐踏足于官场,这让唐朝政治清明,逐渐成为封建历史中的鼎盛王朝。



一、唐代科举制度的特点

首先是广泛性。广泛性的特征主要指的是考生来源以及录取的广泛性。唐朝科举考试的考生基本上由两部分构成:学馆学生徒业成者由国子监实施考核并择优选送到尚书省参与考试,此称之生徒,主动向州县提出考试申请,通过州县考核之后报送到尚书省参与乡试,此称作乡贡,两类考生统称为贡生。相对于前代的九品中正制和察举制等人才选拔制度,唐朝科举制度的考生来源十分广泛。



其次是公正性。唐朝科举制度中包含了一条硬性的准则来确保其公正性,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简言之即是科举考试成绩当作为考试最终是否录取的核心标准。要认识到的是,唐朝科举制度的公正性也正处在初级阶段,所以容易受到一些传统思想的影响,科举考试中请托的现象也是层出不穷,但统治阶级依旧能够在大部分时候恪守公平正义,特别是试卷复查制的推行后,唐朝科举制度的公正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最后是公开性。这一特点通常来说体现在对考生人数、考试资格、考试时间以及科目和最终录取人员的公开。由前文所知,科举考试中的部分考生是从各个州县考试通过后推举产生的,而各州县推举的名额也有明确的记载是有限制的,但这一名额也是对社会所公开。同时《通典》中规定每岁得第之人不侠辰而周闻天下。即是录取人数的多少也是公开的。另外还有很多相关的规定在此就不全部列举了,唐朝科举制度这样的公开性与公正性相辅相成,促进了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也让其逐渐成为未来各个朝代科举取士的典范和摹本。



二、唐代科举制度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一)科举制度对唐朝教育的影响

唐朝科举考试的考生一般来说有生徒与乡贡两个来源渠道,在常科考试中需要考生应当是从国子监下辖六学所毕业的。然而上述两种方式的并存也让人们逐渐开始意识到,当时的朝廷已经对教育制度有了一定的宽松,只要参与科举考试,无论是官学出身或者自学成才都有入朝为官的机会。唐朝科举制度将读书、考试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f4977ba7d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e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