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社区的知识分享与用户互动

2022-06-29 09:20: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知乎社区的知识分享与用户互动》,欢迎阅读!
互动,知识,用户,分享,社区

知乎社区的知识分享与用户互动

摘要:知乎较高质量的知识经验和良好的社区氛围,使得分享知识成为用户最看重的产品价值。但由于用户沟通功能的不完善、评论功能的不友好和用户权益保护的非人性化等产品功能的不足,让用户间的互动在知乎这我可以的都是渐式微。

关键词:知乎;用户;分享;互动 1.知乎产品背景

截止20191月,知乎已拥有超过7500万的注册用户,平均每天有1850万活跃用户访问和使用。2018年全年,知乎用户提出了超过600万个问题,撰写2300万篇回答和151万篇文章。庞大的用户基数和较高的用户粘度让知乎标榜的口号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成为了可能。同时,高学历用户在知乎也占据着较高的比重,有73.93%的知乎用户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博士及以上学历拥有者在知乎也达到了1.62%。这些具备独立判断力的高知用户通过在各个领域内的知识分享,进一步提高了知乎这一问答型社区的质量。

但也正是这种用户结构,导致了少数知乎精英几乎完全掌握了整个社区的话语权。再加上诸如私信、评论等产品功能的缺陷,普通用户间自由沟通的难度增加,互动性在知乎中可谓日渐式微。 2.研究方法

此次研究主要采用了参与式观察和人员访谈这两种研究方法。

1)参与式观察:结合自身体验总结出知乎重要的产品价值,并归纳知乎在产品功能上的部分不足。

2)人员访谈:通过深度访谈来了解用户对于知乎的评价以及某些功能的改进措施。

3 研究发现

3.1 知识分享背后的见解文化

管理团队在《知乎协议(草案)》中给知乎做了很明确的产品定位,知乎是一个知识分享、传播及获取的平台。为了保障知识分享这一平台的核心功能,管理团队设计了大量的保障措施,比如在《知乎社区管理规定(试行)》中就强调,知乎团队将采取更改或删除用户发布的内容、暂停或终止用户使用知乎的权利来保护用户创造的内容、维护良好的社区氛围

而较高质量的知识经验和良好的社区氛围,也使得知识分享成为自己和大部分用户最看重的产品价值。但之所以会有这么多人在知乎分享、获取知识,除了与分享知识的较高质量有关以外,更重要的是知识分享背后的见解文化。

以自己在使用期间所关注的话题父母做菜好吃是怎样的体验大数据最核心的价值是什么为例,前一个话题共有1330名用户作答,后一个则有315名。认真阅读两个话题下的用户回答和评论,自己发现即便是在后一个专业性较强的知识语境中,点赞最高的也是那些以专业知识为引子、着重讲述自己看法见解的回答。这就像用户动机在杭州所回答的一样,观念融合了我们自身的经历、感悟和由此沉淀下来的人生智慧,而在回答中阐述观念的过程,也正是提醒我们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期待成为什么样的人的过程

用户在这种见解文化的渲染下,更容易被知乎所标榜的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所吸引。来知乎写答案,最核心的地方不在于知识的专业性,而在于对知识的见解[ 该观点也部分借鉴了访谈结果。在采访中,三位采访对象都提及


了自己用知乎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看段子、看其他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人对于一个事件是怎样看待的。详细内容请见附录。]。你回答的首要因素是传递你独特的观念和见解,而用户对答案点赞可能并不是因为他了解这个知识,而是因为他拥护你在答案背后所分享的价值理念。这在知乎中表现最经典的就是提问方式,像“XXX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如何评价XX”就是知乎中最为常见也是回答最为广泛的问题模版。

3.2 用户互动的弱化

知乎一直致力于提供一个由用户创造高质量内容的问答社区,但碍于用户结构中少数知乎精英几乎完全掌握了整个社区的话语权和部分产品功能的缺陷,用户间的互动在社区中日渐式微。

一个问答型的产品要让其注册用户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就要从用户的沟通、内容的评价和用户权益的保护这三个角度出发,去设计并完善已有的产品功能。但就自己的使用体验和访谈结果来看,知乎在这三个方面做得并不成功,而这恰恰也导致了其用户间的互动弱化。

首先是用户沟通功能的不完善。作为知乎用户最主要的交流渠道,私信却因两方面的功能缺陷让用户频频抱怨。第一,私信没有关键词搜索。在用户私信内容增多后,想重新翻阅某一时段的特定聊天内容时,他却只能用一个人一个人地找、一页一页地翻这种原始方法来操作,而这种耗时耗力的操作在磨损了用户积极性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流双方对某一事物的进行深度沟通的可能。第二,私信没有群组功能。在现实语境下,往往是一群对同一事物感兴趣的用户会集合在一起进行密切频繁的交流,这在知乎这种话题性分享的社区中更为普遍。但知乎的私信功能却只支持个人与个人,这就导致了大量用户从知乎转战到微信群或者QQ群,继而用户间的交流互动也随之下降。

其次是评论功能的不友好。作为用户对其他人分享的知识、经验的主观态度的体现,评论往往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不同用户间的交流。但目前知乎评论缺乏查看对话这一功能,加剧了用户交流的困难。因为往往一个热门回答会有上千条的用户评论,虽然这些评论根据时间排序,最新发布的评论在界面的最上方,但在查看对话这一功能缺失的基础上,会出现A回应了B的评论,A的这条评论按照时间排序被列在界面的最上方,但A的评论与与B的评论却相差了几十条甚至上百条评论的距离这种现象。而这对于AB和其他想要参与评论的用户都不友好。因为要评论就要明白他们说了什么,而要知道AB说了什么需要他们翻几十条甚至上百条评论,这往往不现实。恰恰是这种不太友好的评论功能限制了用户更多更深层次的交流互动。

最后是用户权益保护的非人性化。这主要体现在知乎的匿名回答功能上。第一,用户的匿名回答非常难找到。由于种种情况的限制,有些用户不想公开地分享,他们便采取了匿名回答的方式。但因为产品功能的缺陷,他们在匿名回答之后往往找不到自己的那条回答,这就阻断了该用户在此问题上与其他用户的沟通交流。第二,匿名的言语辱骂很难断绝,这主要体现在评论里面。用户无法删除匿名者的评论,而当那些评论是言语侮辱性的,就会破坏评论区的友好氛围,也会导致用户间情感的流失。 4.复盘分析

首先,增加私信的关键词搜索群组聊天功能。目前知乎在私信界面的设置过于简单,只有请输入私信内容发送照片这两个功能按钮。考虑到用户沟通的频繁性和群组交流的现实需要,可以在此界面的醒目位置增加关键词搜


索框和群组聊天按钮。

其次,增加评论的查看对话功能,让不同用户之间的相互评论能更为集中地展示,也为其他用户加入讨论提供可能性。

最后,完善匿名回答和设置敏感词屏蔽功能。知乎可以在分享这一界面外再单独另设一个匿名回答的界面,从而可以集中提供备案和索引路径,为用户匿名回答的找回提供自助机制。而对于一些带有辱骂、违禁性质的分享和评论,知乎可以组建一个相关的语料库,在此语料库中的词语均属于违禁话语。当系统检测到用户发布的内容含有该语料库内的词语时,就会自动删除该内容,来保障知乎和谐友好的社区氛围。 参考文献

[1]蔡志斌.知乎社区成员互动关系研究——小米手机话题为例[J]. 图书情报工,2016,(17):88-93.

[2]刘婉婷,章杨.“知乎的传播模式和未来发展[J]. 新闻世界,2015,(08):150-151. [3]宁菁菁.知乎网用户知识共享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f7b748bbb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7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