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我之所见

2022-07-09 09:19: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数——我之所见》,欢迎阅读!
数——我之所见

数——我之所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的决策显得尤为重要;而科学决策的基础始于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定量分析,止于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定性分析,进而对之科学的规划、决策。

本人从事统计工作三十年,究其工作内容,简言之即是将零至玖十个数字科学组合,使其能客观地反映某一社会经济现象;在这漫长人生三十年中,通过接触大量有关数字的故事与现实,在恍然中对数有些许认识。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俨然是一幅乡村景色画卷的呈现,宋人邵康节用一串美丽的数字将迷人乡村景色活灵活现地展示在世人眼前,这迷人景色让人愉悦、清心,世人无不为之折服,他是一位弄数的高手,绘画的大师。

明代文人徐文长在与友人斗酒时,灵感忽出,才思暗涌,巧用数字填写一首至今广为流传的雪景诗: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花林寻不见。

好一幅雪、花、林相融的美景,驱人向往,牵人追寻,是否还有鸟、溪、人……耐人遐想,与其说其诗为雪景诗,于我更应是数的天堂,蕴藏着无穷的美景,无穷的宝藏。

清代大诗人郑板桥外出时,看见一幅非常奇怪的对联,



1


上联写着“二三四五”,下联写着“六七八九”;他便立马给这户人家送上穿的衣服,吃的食物,真是一位体恤民情的诗人,一位一丝不苟、一数不漏,一数一字总关情洞察民情的官人。可谓诗人对数的认识亦然超越了数字本身,诚然与社情民意融为一体。

往事越千年,数浪滔天。汉代才女卓文君通过对数独到的认识,绝妙的运用成就了她与司马相如美满婚姻得以流芳百世。司马相如或受其两地分居之苦,顿生别离之心,但羞涩其难以对其妻以言表,则借用十三个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以家书之名鸿雁传书;或是为考量其妻之学识,于数之认识纸上切磋;其妻为何人,可谓饱学之妇,烂熟于胸,于数表其心、抒其情、释其意、畅其怀、以轻拢慢捻抹复挑,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之倾诉,纵使司马相如难以言表之事亦为之释然,纵使其为考量之法亦为之乏然。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却谁知是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般思,千般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道不尽,百无聊赖十凭栏。重九登高望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红胜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风转,飘零零,二月



2


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如是司马相如为始之意,则其妻以烂熟于胸之数的巧妙运用字字入心,或如大弦糟糟数数进肺,终以糟糟切切银瓶乍破。使其君自惭形秽、羞愧难当,别离之意当然无存;如是其为次之意,亦被其妻以个十百千万,万千百十个反复、顺逆之表白,诉说数数揪心、字字摄魂,使其幡然大悟。

数,可绘乡村美景之画;数,可为绝妙美丽之诗;数,可作洞察民意之辞赋;数,可是齐家治国之华章。

(作者系国家统计局务川调查队)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fb385bc66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b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