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2022-07-22 17:02: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倍数,反思,特征,教学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和发现往往都是从好奇心开始的。教学时,教师如能在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平衡、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让学生既感觉所遇问题与原有知识有联系又富有挑战性,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产生积极探究的欲望。具体表现在: 一、联系猜想

3的倍数的特征比较隐蔽,学生一般想不一从“各位上数的和”去研究,一开始我先让学生回顾旧知识:2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学生们发现都只要看一个数个位上的于是很顺地设下了陷阱:同学们,那猜猜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猜测是一种常用的数学“个位上是369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但接着就有学生举出了反例,这说明学生的思维还是比较活跃的。 二、探索猜想

创设一个既是新奇,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很快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唤起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由于学生刚刚复习了25倍数的特征,知道只要看一个数的个位,因此在学习3的倍数特征时,自然会把“看个位”这一方法迁移过来。但实际上,却不是这样,于是新旧知识间的矛盾冲突使学生产生了困惑,有了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就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愿望,这样不反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有效的将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先由学生猜想中到教师果断判断后,再让学生利用计数器转移探索,最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这些数不一定都是3的倍数。学生初步发现了3的倍数的特征与25的倍数不同,不表现在数的个位上,3的倍数究竟与什么有关系呢。于是进入到动手操作环节,在此基础上,抽象成各位上数的和,是理解3的倍数特征的关键。 三、验证猜想

要使学生获得“3的倍数特征”的知识,“试一试”是教学的主体,教学中,我首先是填数字;其次是换位置;再次是加数字。利用反例进一步证实3的倍数的特征,这样就开辟了一条通过验证、探索运用不完全归纳的思维方法掌握知识的道路,使学生受到了一次思维方法的训练。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fc2a62c99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7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