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中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

2023-03-25 02:03: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学作品中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欢迎阅读!
文学作品,手法,常见,表现,作用

文学作品中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

1、对比:鲜明形象地表现事物(道理)的什么特点,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近三年高考考查9次)

2、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近三年高考考查3次)

3、正面衬托、烘托:衬托的作用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更鲜明地体现主体事物什么特点或者烘托出所要表达的某种感情。

4、反衬:为了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更能鲜明的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感。(衬托,含正衬和反衬近三年高考考查5次)

5、白描:朴素自然,写出某种情感。

6、人称运用:第一人称:显得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第二人称。第二人称有时还有拟人的意味,因此能使语言生动;而在表情达意方面,运用第二人称往往便于直抒胸臆,或直接对话,便于抒发某种感情, 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7、引用:引用能丰富文章的内涵,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文章的典雅。(近三年高考考查4次)

8.举例或列举 这类试题首次出现在2005年的江苏卷中,议论散文中的举例或列举的作用是具体实在,易于接受,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9、抑扬结合:更能突出主要人物或事物的某种品质,使赞扬或批评更为强烈;还能使文章行文富有波澜,制造曲折,避免平淡。

10、点面结合:可以使文学作品既具体又有概括性,更具立体化,揭示问题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11、侧面描写: 另辟蹊径地表现事物,体现事物的另一个侧面。

12、写作上由实而虚的作用:从人们熟悉的实体写到蕴含哲理的象征体,符合认识的一般规律,便于读者的理解逐步深入。 常见表现手法解析

13: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14、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15、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16、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17、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18、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19、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20、铺垫: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21、悬念:在情节发展中设置某种终端或矛盾冲突,使人产生关心事物发展或任务命运的心理活动。

22、伏笔: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在不大引人注意的地方预先作出暗示或提示,到适当的时机给予呼应,以收到前后连贯、结构严谨的效果。


23、细节描写: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行文生动活泼,增强文章的情趣和可读性,突出事物的特点。

经典例题:

108高考江西卷(见结构思路学案)

18. 这是一篇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等有关情况。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衬托 用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人格衬托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 用作者孩提时代对孙中山先生的敬慕衬托跛脚小孩对鲁迅先生的敬慕。 同样是衬托作用,就要写清楚用什么衬什么。次要为主要服务。

例二、见周周练23《趟过小河是故乡》

3.12自然段在表达上有哪些特色?这样写有什么艺术效果?

参考答案: 运用了比喻、拟人(借代、引用、设问三种不作要求)等修辞手法;以第二人称的口吻娓娓叙说。形象生动、亲切自然地抒发了对美丽家乡的赞美和思念之情。

例三、09全国1《彩色的荒漠》(见09真题汇编)

17.6分)在文章最后,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8分)

答:第一问:作者采用对比、排比、比拟和想象来写克拉2号气井。

第二问:①通过对克拉2号气井所在的雅丹地貌和荒漠地貌的对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充满激情,不畏艰险,克服困难的精神;②通过对不同劳动情景的排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气势;③通过对管道天然气声音的比拟,表现了石油工人对西气东送所做的巨大贡献;④通过对远方亲人的召唤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石油工人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解析:鉴赏手法及作用和思想情感,解题提示:思路:判断手法,文中具体语句,表达效果。运用了„„手法(技巧),表达了„„(内容),有„„效果。

答题步骤:

①题目直接问表现技巧的情况下,就要直接答出表达技巧,并且要对该技巧进行解析。 (技巧+解析)

②题目问到赏析的情况下,要从内容、技巧、语言三方面考虑,不一定所有的题目都要求答语言,但我们必须要考虑。(内容+技巧+语言)

③题目问到好处,作用类的,我们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考虑。(内容+形式) 答题思路:

⑴使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想像、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绘声绘色、细节描写等)or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排比等) +突出了什么事物的何种特点(景物何种意境)+表达了作者的何种思想情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029b70c6c85ec3a87c2c51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