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的并联

2023-04-22 13:07: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电阻的并联》,欢迎阅读!
并联,电阻

电阻的并联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电阻的并联》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中等职业规划教材《电工基础》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电路的基本知识、欧姆定律以及电阻的串联的基础上而编排的,是欧姆定律的具体应用。本节课结合以前所学的并联电路的特点,应用欧姆定律,推导出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以及电流、功率的分配关系,既是对以前所学知识和方法的综合运用,又为以后学习交直流电路的分析奠定基础。此外,电阻的并联还与人们的生产技术、科学研究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节课还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并联电路的电路形式、电路特点、电路的性质以及性质的拓展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及学生的认知特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电阻并联电路的性质。 (2)能运用性质来解决相关的电路问题。 2、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理论推导能力及自学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助、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重点:并联电路的性质。

本节难点:并联电路的电阻分流原理及其运用。

【设计意图】只有掌握了并联电路的性质,才能为以后电路的分析、计算奠定基础,一次将其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由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对并联电路的分流及电流表的量程扩展理解有难度,因此将此确定为难点。 四、教学策略 (一)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已在初中学了两年的物理,对电学知识,尤其是对电阻的串并联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同时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推导能力。但是,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普遍较差,而且认知层次不尽相同。 (二)学法指导

知识是认识主体,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学生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进大脑中,而是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新知识。根据本节课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动手,互帮互助,综合运用以前所学知识进行理论推导新知识,并将新知识进行拓展运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综合运用直观教学法、启发教学等教学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知识。


五、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把本节课分为:激趣导入(5分钟)、探求新知(15分钟)、难点突破(8分钟)、课堂巩固(5分钟)、课堂小结(5分钟)、作业布置(2分钟)六个环节来进行课堂教学。 (一)激趣导入

通过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直观形象的引入本课。通过知识的梳理,为接下来的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探求新知

探求新知着重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重于提高学生对知识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着重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探求新知环节,主要包括电阻并联电路的3个性质。我把它们分为四部分来处理。 第一部分: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出已知条件和代求结果。

2、启发学生在已知条件和代求结果之间找到解决问题的桥梁。 第二部分:电阻并联电路的电流分配。难点突破

这一部分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我按以下流程组织学习。 1、让学生回忆推导的第一个性质的分析方法。 2、学生分组合作,推导出第二个结论。

3、知识延伸,两个电阻并联时,分流公式是什么?

4出示一例题,让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此知识点的理解,进而突破此重难点。 第三部分:并联电路的功率分配

经过前面两性质的推导,学生们完全有能力独立完成第三个教学任务。 1、学生分组合作推导探讨,得结果。 2、教师及时评价,得出结论。 第四部分:性质的拓展运用

1、设置疑问:同学们,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你想一想,要想扩大电流表的量程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办法?学生讨论,展示结果。

2、引导学生通过性质二分析问题,完成学习任务。 (四)课堂巩固

分层次,有梯度的题目设计,引导学生练习、思考、讨论、反馈、矫正、强化巩固当堂知识。另外,通过练习、反馈出当堂弱点,教师及时补救。 (五)课堂小结

1、让学生在知识方面和思想方面总结本节课的得与失。

2、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及时给与积极性评价,对暴露出的问题进行解决。 六、课下作业

让学生利用课本知识解决问题,消化课堂的教学知识,反映出教学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086e50b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e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