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

2022-12-05 09:09: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欢迎阅读!
教育研究,思想政治,综述,网络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

作者:高舰

来源:《赤子》2014年第06

作者简介:高舰(1990——),女,汉族,单位: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摘要:互联网迅速发展,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思想政教育带来了深刻的挑战。

关键词: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应对

中图分类号:TP3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035(2014)06-0142-01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界定

关于网络思想教育的概念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从网络的技术特征角度对网络思想教育进行界定。杨立英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中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思想宣传的理论和传播学的原理,以互联网为载体开教育的一种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式。”1曾令辉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中指出,所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阶级、政党、社会团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通过现代传媒——计算机网络对其受众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2

第二,从人的本质的角度对网络思想教育进行界定。韦吉锋在《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定的科学审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抓住网络本质,针对网络影响,利用网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网民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网上双向互动的虚拟实践活

二、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的影响包括正负两方面。正面影响,学界的主要观点有: 1、拓展了教育形式。


网络使教育形式现代化。互联网传播不受时空限制,突破了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网络使教育的形式更加现代化。思想政治工作与网络相结合,网络特有的信息集成性、 双向性和可选择性,提供了一个极具特色的教育环境。 2 丰富了教育内容

1)多媒体技术使教育内容的形态从平面走向立体化,从静态变为动态。

2 因特网使教育内容变得丰富而全面,便于教育者以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现代科技信息来承载内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3、便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动。

在网络交往中,交往对象的社会角色通常是虚拟的,交往对象没有心理负担,角色虚拟使交往者保持相对平等的心态,在思想感情传达上,交往者可以直抒胸臆,容易达到交流的较深层.依托网络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上,其身分上更具有融合性,双方都能较好地发挥其主体性。 4、提高了教育效率。

传统的媒体在信息传递方面时效性比较差,教育信息传播速度比较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能及时传送到受教育者手中,影响教育的效果,而网络在信息传播方面非常迅速,不受时间的限制,网民可以在任何时间内接受和浏览任何有益的信息,檀江林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认为:1)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时空资源。(2)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3)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率效果。

李高海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指出:1)网络开阔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2)网络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3)网络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速度更加快捷。(4)网络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等等。 关于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学界的观点主要有: 1.负面信息的传播

在网络环境中,由于对信息源的限制以及对信息的过滤难度较大,各种非法信息、 色情信息、 错误信息、 虚假信息充斥网络,毒害了那些辨别能力差、 选择能力弱的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埋下隐患。 2. 网络道德的缺失


宋元林在《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导论》中认为:1)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提出的挑战。(2)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提出的挑战。(3)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出的挑战。(4)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出的挑战。(5)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提出的挑战。 三、对策和应对思路

宋元林在《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导论》中指出:1)建立网前、网上、网后全过程教育体系。(2)营造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建设。(5)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谢海光在《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論》中认为方法有:1)主动建设,积极弘扬主旋律。(2)依法治网,有效掌握制网权。(3)创建主体网站,巩固主流阵地。(4)重视新闻宣传阵地,组成网络新闻宣传国家队。途径有:1)借鉴网络,全面创新思想政治工作。2)加强管理,保障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安全。 参考文献:

[1]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研究 [学位论文],孙庆贤,大连理工大学,2006 [2]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研究 [学位论文]赵玮,青岛大学,2012 [3]曾令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 [4]杨立英: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 ,人民出版社,2003

[5]韦吉锋:《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界定的科学审视》,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3 年第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15dcfa47a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6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