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浅析

2023-02-21 21:22: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浅析》,欢迎阅读!
宗教信仰,浅析,大学生,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浅析

作者:李海波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23

宗教信仰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当代大学生中一部分人对宗教产生浓厚的兴趣,参与宗教活动、信奉宗教的大学生不占少数。这一问题的存在对高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提出了极其严峻的考验。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是高校所有从事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思考的。

关键词 宗教信仰问题 大学生 宗教 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大学生接触或信仰宗教情况 1.1来自家庭的影响

通过笔者和学生的交谈所知,有宗教信仰的学生当中,家中传承下来的很多,某些亲属信仰宗教的程度很深,让学生从小就对该宗教耳濡目染。有宗教信仰的家庭更容易使生活在该家庭中的学生信奉该宗教。有些宗教对家庭所造成的影响比较久远,已经在很多家庭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信仰传统。作为这些家庭成员之一的大学生更加容易受到来自家庭内部的宗教熏染。 1.2来自大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生的自身因素包括其人生观、价值观、精神状态、心理状态等诸多方面因素。一些学生没有建立过正确的理想信念,对社会高速的发展变化以及社会的负面因素不能有很好的认识。在校就读期间遇见学习压力或经济压力无所适从时,宗教以近乎完美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与此同时一些宗教崇尚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感觉自己找到了适合自己心理停泊的天堂,于是在思想上信奉了该宗教。在心理方面,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上很容易产生波动,有时心中期冀的温暖在校园内难以寻觅,于是便寄托于宗教。 2怎样认识和处理宗教信仰问题 2.1必须坚持正确的宗教观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最正确、客观的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念以及处理宗教问题的具体纲领和指导方向,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宗教的产生有个人主观的虚幻感觉和神秘体验因素。(2)形成宗教的理论基础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3)宗教的社会功能在于麻痹人们对社会制度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2具体措施

2.2.1客观认识马克思关于宗教的定义

很多同学对宗教这个名词的理解出现了偏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宗教。同时,除了让学生学习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以外,应该让学生主动学习我国传统文化。许多高校学生对古典名著的掌握情况远远低于小学生。甚至基本的仁义礼智信的要求都无法达到。在大学阶段学生一定要储备足够的知识以备不时之需。人们去接触宗教类的事物,除了少数在精神层面的追求之外,更多的原因还是同学们空余时间比较多,利用这些空余时光来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或者拓展一下课外知识提高自身修养,就不会让学生觉得茫然。 2.2.2把宗教作为知识来学习

许多宗教故事、宗教典籍在客观事实上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高校可以从这一角度出发适当开展一些关于宗教内容的选修课,这样一来可以满足大学生对宗教的浓厚兴趣,二来也让广大学生对宗教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了解,客观地掌握其中的实质和意义,避免学生由于名人效应而盲目跟风。就佛教来说,它其中包含了很多劝人向善、激励人上进,这方面来说教师就可以教育学生遇见浮躁的时候要理性地面对现实,从而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基督教亦是如此。基督教的《圣经》自身来说就是一部古籍,它极具文学性和教育意义,而且更容易被人所接受,如果运用得当,结合我国古典文学教育学生,轻易地就会被学生所接受进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宗教历史传承下来的书籍绘画等均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以及艺术价值。教师可以经过正确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其中的美,从而起到消除对宗教距离感、神秘感、好奇感等的作用。大学生应该热爱祖国、拥护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个宗教信徒可以从自己的信仰立场与唯物主义、无神论进行学术上的探讨,却不能在政治立场上有任何抵触主流意识形态的言行,这就是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与社会主义制度保持一致的具体表现。作为当代有知识有文化有思想的大学生,一定要清醒地意识到在中国共产党党的领导下中国才有美好的未来,才能真正地成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接班人。 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任务

基于如上情形,高校的思想理论工作者的任务更加艰巨,可谓任重而道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掌握如何运用先进的科学手段,不断储备和学习新的文化知识,通过各种渠道掌握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状态、生理情况,否则很难给学生一个客观准确的解答。由此,可以联想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意义十分重大,只有他们和辅导员教师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当今学生对什么是人生观、价值观不能有一个客观准确的认识,还只是从课本上学来的听来的,具体涉及到自己的问题也许学生从来没有考虑过,如何把诸如此类抽象的事物转化成能够让大学生喜闻乐见积极接受的事物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以身作则,把好学生思想教育大关,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宗教,让学生对宗教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宗教观,让学生在未来生活中创造人生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徐登攀.从大学生的宗教信仰角度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J].经济与神会发展,20088.

[2] 徐勇.精神寄托还是理性选择[J].当代青年研究,19942.

[3] 傅厚春.对新时期高等学校宗教工作的思考[J].民族与宗教,20094.

[4] 霍玉敏.高等学校大学生宗教问题[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1cf2384360cba1aa911da1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