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 明确 准确

2023-05-30 02:03: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正确 明确 准确》,欢迎阅读!
明确,准确,正确



正确·明确·准确

教学有效性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

最小的精力,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余文森教授认为: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是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式方法很多,现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些肤浅的体会。



一、文本解读要正确

文本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凭借,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文本。虽然语文材本身没有严格的知识体系,只是一篇篇的选文,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但作为学生学习的文本,教师在解读、理解上一定要正确把握,让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功效,肩负起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任。要正确理解文本,教师必须要以不同的角色去阅读:一是以一般阅读者的身份阅读文本,是一种完全自由的、放松的、纯粹的阅读,是超越性的、不带任何框架的、没有功利的阅读,体现对文本阅读的纯真;二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去阅读文本,教师要成为文本的知音,深入钻研教材,恰当地处理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三是作为一名学生去阅读文本,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能够接受和理解的程度去解读教材。一位作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什么是大师?大师就是那些下最深功夫研究、用最浅显的语言表达研究成果的人。教师就应该是这种人。



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一文,其主要目的并不是单单让学生知道黄山松树的特点,当然这些内容是要让学生知道的,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读书,让学生明白作者如何用具体的语言文字表达黄山松树的教学中,一要通过初读,扫清字音障碍,整体感知全文内容;二要通过精读有关语段,感受黄山松,尤其是一些关键语句,如,迎客松的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郁郁苍苍、充满生机,陪客松的翠绿、高大,送客松的姿态独特、枝干蟠曲等,这些都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插图以及生活实际加以体会;三要通过品读有关比喻句、拟人句,再把句子与课文插图、有关课件联系起来,发挥联想去感悟黄山奇松顽强的生命力和生动的形象;四要通过写一写课文第3自然段中某一种黄山松的具体姿态,形成学生的读、写能力。



当然,我们要克服唯文本思想,虽不需要把文本读碎嚼碎,但却要在把准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让文本逐渐走进学生,变为教师的,从而实现文本的正确解读。



二、教师定位要明确

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了一切学生发展是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个性差异,尤其要做学生的知心人,为学生而想,为学生而做,努力担当好课堂教学的四种角色。一是组织者,适当调控课堂节奏,




合理控制好学生的学习情绪,做到张弛有度、动静结合,让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学习;二是引导者,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大胆质疑问难,启发学生展开丰富想像,发展创造思维,诱导学生发现并纠正学习中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促进学生不断进取;三是合作者,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伙伴,可与学生一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教师要在仔细倾听学生发言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共享读书的乐趣;四是爱心使者,学习本是件快乐的事,但由于班级学生基础知识的差别,接受能力的差异,总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对学习的厌烦,对知识的陌生,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等。这时老师要伸出温暖的手,关心、爱护他们,多给他们以鼓励,让他们消除对学习的畏惧情绪,享受读书的快乐。



二、学生定位要准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学习的主语文课程必须把握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新课程标准》精神,教学中我们要突出三点。



一是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一位教师在教学苏教版三年下册《雪儿》一课时,有个环节是这样安排的:老师先让学生读课文,要求每人至少发现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带着自己的问题读书或与同学讨论,也可与教师一同讨论。随后学生认真读书,老师也参与到学生讨论中。过了几分钟,一个学生举手发言:通过读书,我发现的问题是为什么‘我’和雪儿要天天去阳台看蓝天、白云呢?我和同桌讨论后认为,之所以天天去阳台看蓝天、白云,是因为‘我’盼望雪儿的伤早点儿好起来。这个学生刚坐下,另一学生又站起来说:我想补充一点,这不仅是盼望雪儿的伤早点儿好起来,还应该是盼望自己的伤也早点儿好。老师对两位同学的回答,作了充分的肯定,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好有关的句子。接着,又有学生发言:雪儿又飞回阳台,转着圈儿咕咕直叫,我知道为什么了,是因为雪儿舍不得离开‘我’有点依依不舍。另一学生接着说:知道雪儿为什么转着圈儿咕咕直叫了,或许是在感谢‘我’这么多天的照顾,不想离开‘我’听完学生的回答,老师深情地说:看着这样的雪儿,它将离开‘我’而去了,谁能把这段有情感地读出来?”于是,学生有情感地朗读起来。



教学中,教师把自主质疑、释疑的权利交给学生,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老师的引导则让学生更好地走向文本,超越文本。当然,教学中我们也要正确处理好多元解读与坚持正确价值观与标准导向的辩证关系,克服唯学生论。



二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在省第六届阅读教学研讨会上,有一位老师执教苏教版二年上册《美丽的丹顶鹤》一课,对课文第2自然段的教学是这样处理的:老师先让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用笔画出描写丹顶鹤的句子。当学生汇报:洁白的羽毛脖子和翅膀边儿是黑的头顶像嵌着红宝时,老师又让学生小声读一读这些语句,读出美来。读后老师又让学生在班




上汇报读有关描写丹顶鹤美的句子,当学生读到描写丹顶鹤头顶的语句时,教师及时评价:你在为那鲜红鲜红的头顶而惊叹呢!随后老师让学生带着想像读出自己心中的感受,同桌互读,相互评价。再接着让学生给丹顶鹤(事先准备好的画有丹顶鹤轮廓的草图)涂上颜色,老师又让学生上台展示涂有颜色的丹顶鹤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么涂色,然后,让学生把丹顶鹤送到黄海之滨去(贴到黑板的挂图上),最后再让学生齐读第2自然段。结课前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小动物,并写一写它的外形特点。



这一教学片段,教师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会,在读书基础上,给丹顶鹤涂上颜色,并让他们说一说涂上颜色的理由,又把涂上颜色的丹顶鹤贴在挂图上,最后还布置学生观察喜爱的小动物并写一写。整个教学环节,生的语文能力在品味、感悟、实践语言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苏教版三年上册《小稻秧脱险记》一文,课后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演一演。为了落实这一教学目标,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①让学生扮作不同角色读一读课文,读中琢磨每个角色(小稻秧、杂草、喷雾器大夫)的语言特点;②同桌分角色读一读,相互转换角色再读一读;③同桌在班上展示读,其他同学读旁白的部分内容;④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不同角色的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并交流这样设计的理由;⑤小组派代表上台演一演;⑥评价。



这一设计,以学生的独立读书思考为前提,通过同桌、小组及全班同学的主动探究和自主合作,实现了分角色朗读和表演的目的。学生的读书兴趣和能力在读与演中得到训练。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257026802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3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