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重阳古诗原文翻译

2023-01-07 09:16: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适重阳古诗原文翻译》,欢迎阅读!
高适,重阳,古诗,原文,翻译

高适重阳古诗原文翻译

高适重阳古诗原文翻译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适重阳古诗原文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重阳 高适

节物惊心两鬓华①,东篱空绕未开花。 百年将半仕三已②,五亩就④荒天一涯。 岂有白衣来剥啄④,一从乌帽自欹斜⑤。 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翻译:

季节物候更新速度快得惊人,不知不觉使人双鬓斑白如花。节届重九,攀绕东篱的黄菊却未开花。自顾年过半百,对国家赤胆忠心,从不计较得失,象令尹子文三已之无愠色。远在天涯的家乡,五亩之家的田园快要荒芜了,也从未回去料理。难道有白衣人敲门给我送酒?重阳节了,任凭风吹乌帽,让它倾斜。我孤寂得独坐书斋,搔首深思。只听得屋外寒柳萧萧,暮鸦乱啼。

注释: ①华:白发。 ②已:停止。 ③就:接近,将要。

④剥啄:形容轻轻敲门的声音。 ⑤乌帽:即乌纱

帽,明代帝王贵臣多戴乌纱帽。欹:倾斜。 作者简介: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


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生平:

高适 (700年—765) ,汉族。唐代边塞诗人。字达夫、仲武,景县(今河北省衡水),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20岁西游长安,功名未就而返。开20年去蓟北,体验了边塞生活。后漫游梁、宋。天宝三载,与李、杜同游梁园,结下亲密友谊,成为文坛佳话。

天宝八载(749),经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50岁应举中第,授封丘尉。十一载,因不忍“鞭挞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长”而辞官,又一次到长安。次年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

这是他生活的转折点,以后仕途遂顺,创作渐稀。安史之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官至渤海县侯终散常侍,世称“高常侍”。

有《高常侍集》等传世。永泰元年(765)卒,终年65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忠。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和称“边塞四诗人”。

赏析:

题目透露时间和地点,时间为重阳节,地点是荆州(作者被贬之地)。过去没有高铁,无法快速回家;没有手机,无法同亲人们及时联系。一个被贬谪之人又逢佳节,我们应该能猜出来诗歌的情感是悲伤的'

首联是起,作者独登高台,想到自己离家万里,悲伤之情,油然而生。极目远眺,看到是秋天的肃杀之景,更加惆怅迷茫,首句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颔联是承,作者愁绪满怀,想到了喝酒解愁。喝的是浊酒,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作者的收入一般,杜甫在《登高》也是“潦倒新停浊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2d5733421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6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