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的饮食习俗有哪些

2022-03-20 03:59:3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夏至的饮食习俗有哪些》,欢迎阅读!
饮食习俗,夏至,哪些

夏至的饮食习俗有哪些

夏至的饮食习俗

1、北京:冬至饺子夏至面

冬至饺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这天讲究吃面。在民俗回归的当下,凡是跟夏至节令沾边儿的吃食都卖得不错。按照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节气就可以大啖生菜、凉面了,因为这个时候气候炎热,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 2、浙江绍兴:夏至吃了圆糊醮,踩得石头咕咕叫

谚云:夏至吃了圆糊醮,踩得石头咕咕叫。醮坨由米磨粉做成,加韭菜等佐料煮食,别名圆糊醮。以前,很多农户将醮坨用竹签穿好,插于每丘水田的缺口流水处,并燃香祭奠,以祈丰收。小孩子早待此日,以便到各田城摘取醮坨,乘机饱食一顿。 3、江苏无锡: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

夏至这天,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吃过馄饨,为孩童秤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 4、岭南地区: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

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 ,其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正是基于这一良好愿望,成就了夏至狗肉这一独特的民间饮食文化。夏至吃狗肉和荔枝,是岭南一带的人以借名想吃的专利 5、山东: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

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莱阳一带夏至日荐新麦,黄县一带则煮新麦粒吃,儿童们用麦秸编一个精巧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既吃了麦粒,又是一种游戏,很有农家生活的情趣。 6其它地区的夏至食俗

在中国西北地区如陕西,此日食粽,并取菊为灰用来防止小麦受虫害。在南方,此日秤人以验肥瘦。农家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祭祖后食用或赠予亲友。 夏至如何养生 1、起居调摄

为顺应自然界阴阳的盛衰变化,一般夏季宜晚睡早起,并利用午睡补充夜里的睡眠不足。老弱者则应早睡早起,尽量保持天天有9小时右左的睡眠时间。 2、防范心脑血管疾病发作

夏季高温高湿,轻易诱发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心血管病人应做到适量饮水,不过分贪凉和多吃冷饮,勤洗澡清洁皮肤,保持脉络舒通、心律正常和体温平衡,严防心血管病发生。 3、冬病夏治的大好时机

夏至也是冬病夏治的大好时机。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一般在冬季发作频繁,而到了夏天则发作较少或基本不发作,显然阳热的气候起了医疗作用。那些因严寒而发的疾病,在夏天针对本身的疾病采纳吃中药、食疗或气功疗法均会受到很好的疗效。 4饮食保养

夏时心火当令,中医有夏不食心的说法,即是说夏天不能对心脏补益太过,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心火。夏季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平衡阴阳。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2dd16addf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9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