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理群现代文学三十年(散文)笔记

2022-04-09 09:32: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钱理群现代文学三十年(散文)笔记》,欢迎阅读!
钱理群,现代文学,散文,笔记,三十

现代文学三十年(散文)

第一个十年散文概况:

A. "五四"时期散文的革故鼎新,如同其他文学形式一样是相当自觉和彻底的。散文自此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实现了从古代

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五四"阶段散文创作的派别林立,"有种种的样式,种种的流派,表现着,批评着,解释着人生的各面。迁流曼延,日新月异:有中国名士风,有外国绅士风,有隐士,有叛徒,在思想上是如此。或描写,或讽刺,或委曲,或缜密,或劲健,或绮丽,或洗练,或流动,或含蓄,在表现上是如此"五四"时期散文创作数量之大,文体品种之丰,风格之绚烂多彩,名家之多,都是异常触目的。这时期产生了鲁迅、周作人等散文大家以及冰心、朱自清、郁达夫、林语堂等诸多不同风致的散文名家。散文创作的个性特征与时代特征扩张,以及由此产生的散文内容、形式风格的独创性,无疑是新文学的重要收获。

B. "五四"时期散文格外发达,甚至成绩超出其他文体,原因在于这种文体比较自由。因为相对容易掌握,写的人也就比较多,现

文学的第一代作家几乎全都涉足过这个领域,在这方面显过身手,也由于散文一般较简短,一有感触,即可成篇,适合于"五四"时期思想启蒙的需要,也有利于开展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尤其是杂文,更成为战斗的"阜利通"。再者,由于古代文学中散文较发达,新文学若要站住脚,务必打破用白话不能作美文的迷信,因此诸多作家往散文方面努力,也是为了向传统文学示威。最后一个原因,是因为"化传统"化得较好。新文学的小说、诗歌、戏剧形式上较多舶来品,借鉴外国从头做起,自然难一些,而散文小品则与传统保留更多的联系,虽然也取法英国的随笔和其他外国散文的笔调体式,但比起其他文学形式来,散文作家创作时往往更便于也更自觉地从传统散文中寻找创新的根基。"化传统"不是照搬传统,如同朱自清所言,散文"体制"可能承用了旧的,然而"精神面目"又颇不相同。特别是那些偏重个人情性的小品文,显然从明人小品中得到过许多借鉴。"化传统"化得好,比较适合民族审美的心理习惯,自然也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他们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其中有李大钊、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等,而以鲁迅

的杂文最具代表性。这个作家群奠定了杂文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而且影响所及,自《新青年》到《莽原》《语丝》直至 30 年代以后的《萌芽》《太白》《中流》,可以找出一条发展轨迹。"随感录"作家群的杂文大都是应时的急就章,论战色彩浓厚,只有联系当时特定的时代氛围为阅读,才能更好理解其价值。 刘半农: 他的《奉答王敬轩先生》《作揖主义》《悼"快绝一世の徐树铮将军",等等,以及稍后所写的一些论争文章,都坦城爽

快,寓庄于谐,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他的风格是善夸张,富想象,好用反语,讽喻性强,读起来畅快轻松,对论敌能加以不容置疑的驳难。他的杂文显然要比前几位写得更有艺术气味。

周作人散文A.首先提出“美文”概念。周作人提倡"记述的""艺术"叙事抒情散文,"给新文学开辟了一块新的土地"

B. 以后,他又形成了一整套的散文理论,中心是强调以自我为中心,提倡"言志"的小品文,认为这种小品文是"个人的文学的尖

""他集合叙事说理抒情的分子,都浸在自己的性情里,用了适宜的手法调理起来,所以是近代文学的一个潮头" C. 他自己的散文,也有"浮躁凌厉""冲淡平和"两体。前者多收入《谈虎集》《谈龙集》中,思想意义与社会作用显然更加积极,

常为论者所引述;但真正显示周作人创作个性,并成为他对现代文学艺术独特贡献,而且实际影响更大的,却是后者。 D. 周作人的散文多作闲谈体,所追求的是自然而隽永,是富有艺术意味的闲谈。周作人有名士派的夙缘,有"叛徒""隐士"的二

重性格。作为新文学运动的参与者,他关注现实,反抗黑暗,与思想革命取同一步调;但在人生观与艺术观方面,他又尽可能远离激进,保持平和。他更倾向于把文艺当作是"自己的园地",是"言志"即抒我之情;他更倾向于把文艺当作是"自己的园",是

"言志"即抒我之情;他更乐于饮苦茶,读杂书,陶醉于"苦雨斋"阴郁如雨的古典的氛围,玄思,冥想,"胡乱作文""文学上寻

找慰安"

E. 周作人的选材极平凡琐碎,一经过他的笔墨点染,就透露出某种人生滋味,有特别的情趣。尽管那种情趣可能未免落寞、颓

废,适合所谓"中年心态"

F. 周作人的小品常将口语、文言和欧化语杂糅调和,产生一种涩味与简单味,很耐人咀嚼。他的闲话体散文有些类似明人小品,

又有外国随笔那种坦诚自然的笔调,有时还有日本徘句的笔墨情味,周作人显然都有所借鉴,又融入自已的性情加以创造,形成平和冲淡、舒徐自如的叙谈风格。

G. 人们也常用"闲适"来概括周作人的散文风格,其间蕴涵着丰富的审美内容,一方面是淡而且深的寂寞之苦,另方面又别有一种

淡淡的喜悦,可以说是"苦中作乐",忧患中的洒脱,也就是周作人所说的"凡人的悲哀"


H. 三四十年代周作人的散文仍有不少出产,但闲谈式的作品少了,他试验一种"文抄公体"的散文,即是笔记体散文之一种,文

章主干是精心挑选的或苦涩或华美的古文,连缀其间的周作人的评点,则用简明、朴实的现代白话,两者有机糅合,互相调剂,常兼两种文体之美,而总体风格则如郁达夫所说,"一变为枯梁苍老,炉火纯青,归入古雅遒劲的一途了".对周作人"文抄公体"散文历来毁誉不一,他自己直到晚年仍对其中某些篇什,如写于 30 年代的《游山日记》《关于傅青主》与40 年代的《无生老母的信息》,表示"敝帚自珍"之意。

"冰心体" 的散文: 所谓"冰心体"的散文,是以行云流水似的文字,说心中要说的话,倾诉自己的真情,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

愁,显示出清丽的风致。

所谓冰心"心中要说的话"简言之即是"爱的哲学"即宣扬自然爱、母爱、儿童爱。其中有对下层人民的同情,探索人生的惆怅,

对祖国、故乡、家人、大海的眷念,也有基督教义和泰戈尔哲学等内容融合其间。

冰心的艺术风格:对于文体,冰心也有自觉的追求,她曾借小说中人物之口说:"我主张'白话文言化''中文西文化',这''字大

有奥妙,不能道出的,只看作者如何运用罢了,我想如现在的作家如能无形中融合古文和西文,拿来应用于新文学,必能为

日中国的文学界,放一异彩。"冰心的语言仍浸有旧文学的汁水,不过经过她的处理,已经完全没有陈腐气息,而别具一种清新

的韵味散文的词汇句式既保留了某些文言文的典雅、凝练,又适当地"欧化",使句子更能灵活、婉转、流动,有自然跳荡 的韵律感。

朱自清的艺术风格:他擅长写一种漂亮精致的抒情散文,无论是朴素动人如《背影》。他的写景散文都体现出作者对自然景物的

精确观察,对声音、色彩的敏锐感觉,通过千姿百态、或动或静的鲜明形象,巧妙的比喻、联想,融入自己的感情色彩,便构成细密、幽远、浑圆的意境。他的散文结构缜密,脉络清晰,婉转曲折的思绪中保持一种温柔敦厚的气氛。文字几乎全用口语,清秀、朴素而又精到,在 20 年代就被看作是娴熟使用白话文字的典范。

许地山散文:近似散文诗,渗入宗教气氛,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求。名篇《落花生》质朴短小,有寓意,主

张人生"要学花生,因为它是有用的,不是伟大好看的东西"。这又是他生活态度扎实的一面。

郁达夫散文:A.他的率真、坦诚、热情呼号的自剖式文字,无所隐饰地暴露赤裸裸自己,称得上是个独树一帜的散文家。他声称

比起小说来,"现代的散文,却更带有自叙传的色彩了"。他和郭沫若散文的主要方式,确实都有直接倾诉自身的遭遇,发出对龌龊的现代文明和官僚社会的切齿诅咒,又带有时代病的感伤。他早期散文以瓷肆的文字喷发激愤,只是被自己小说的文名所掩,人们注意散文家郁达夫,是在他大量制作小品游记的 30 年代了。

B. 郁达夫写散文大都在畅述自己的生活遭遇,直接抒发感伤情怀,常常像跟亲友诉苦或聊天那样,不拘形式的倾诉使你感动。

读他的散文,就如同走进了他的生活。这样真率自然的写法,不但在传统散文中少见,在新文学中也很独特,那酣畅的神韵得益于古典文学修养。他自哀自怜过甚,是消极的一面,也是当时一部分知识青年的菜同心境。文中夹杂的一些色情描写,是他发泄

悲抑、郁闷的特殊方式,自然也含有对女性的变态心理。他的散文有时支离散漫,缺少节制,不讲究章法,质量上不平衡。但郁

达夫的影响长期存在,说明一种十足个性化的文学,也是能有充沛的时代性的。

语丝文体":他们的主要成就仍在于短小犀利的杂感,其批评的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

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但应该产生怎样的'',却并无明白的表示,而一到觉得有些危急之际,也还是故意隐约其词".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2fde82d3169a4517723a3a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