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30年

2024-01-09 18:08: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现代文学30年》,欢迎阅读!
现代文学

1第一个十年的文学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119171月到1919“五四”运动爆发,是文学革命初期; 2“五四”到1926年“三。一八”惨案,这一段思想最解放,创作也最活跃鲁迅的《呐喊》《彷徨》和郭沫若的女神中的大部分诗作,都是在这期间写成的,新闻学第一时代中药作家大都在这期间登上文坛; 3“三。一八”惨案到1927年“四。一二”事变,革命形势急剧发展变化,许多新文学作家投身到南方革命阵营和北伐战争中,创作一度沉寂。 2第一个十年文学作品的特点一是理性精神的显现 二是感伤情调的流行 三是个性化的追求 四是多样创作方法的尝试 3朝花夕拾》与《野草》一方面在鲁迅的著作中,是最:“个人化”-----散文这种文体如周作人所说,本就是“个人的文学之尖端”;另一方面,又为现代散文的创作提供了两种文体,或者说开创了现代散文的两个创作潮流与传统。即“闲话风”的散文与“独语体”的散文------在这个方面也是现实了鲁迅:“文体家“的特色的。 4“问题小说”的形成自由多方面的原因。首先,作为思想启蒙运动的“五四”本身,删除思想解放的理性之光,它造就了“思考的一代” 其次“问题小说”的除享受到欧洲、俄国表现社会人生为主的作品的直接刺激 “问题小说”的作者并不都是纯粹的写实派。 51912年(民国元年)到1917年的饿这五年,是所谓“鸳鸯蝴蝶----礼拜六派“文学的繁盛期。鸳鸯蝴蝶派,指的是清末民初专写才子佳人题材的文学派别,所谓“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据说是他们常用的语句,故被用来命名。

61923年同时出版了冰心的《繁星》《春水》以及宗白华的《流云小诗》引起了人们对“小诗体”的关注与兴趣。小诗体是从外国输入的,是在周作人翻译的日本短歌、俳句和郑振铎的泰戈尔《飞

人物简介

1881925日鲁迅生在浙江绍兴的一个没《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华盖集续编》《而已集》《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伪自由书》《集外集》

里。就演化为“看/被看”与“离去一归来一再离去”两大小说情节、结构模式。 是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里极具代表性的作家,矛盾独特的小说艺术探索,首先表现在题材的选择与主题的开掘上,可以说,矛盾为我们提矛盾更自觉地展开了对于自己所处的时代“全方法”的正面描绘。其次,适应以长篇小说为主的小说艺术发展的需要,在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矛盾也有着与鲁迅不同的艺术追求,矛盾的这两种文学人物,主要生活在都市里,以都市中阶级的对峙,人与人的斗争作为主线来表现一个亢奋、变化的飞、贫富差别显著的城市社会。

4、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

鸟集》影响下产生的。它的主要作者除冰心、宗白华,还有徐玉诺、

何植三等人。

7、第二个十年这个时期显著的特征有三:其一是“五四”所开启的有相对思想的氛围消失了,文学主潮随着整体社会的变革而变得空前的政治化;二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与初步的运用,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此后二三十年间文坛的面貌;三是在左翼文学兴发的同时,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其他多种倾向文学彼此颉颃互竞,共同丰富着30年代的文学创作。 81930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成立,更引起国民党宣传部门的恐慌。

前者一般又称为左翼文学运动。以“左联”为中心拥有一批发表园地,包括“左联”成立以前的《创造月刊》《文化批判》《太阳月刊》和“左联”成立前后的《拓荒者》

9、新文化运动本质上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1019159《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新文化运动即以此为肇始。《新青年》集结了一批推进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人物,新青年大力倡导民主与科学精神,其一是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解放

11新文化运动在启蒙上所做的第二方面的工作,是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

12、国统区文学、解放区文学、上海孤岛文学和沦陷区文学 13、戏剧分为,话剧、戏曲、歌剧

14、现代文学1917-1927 第一个十年1927-1937.7第二个十年1937-1949 第三个十年

15、当代文学1949-1966 十七年文学 1966-1976文化大革命 1976- 新时期文学

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封建官僚家庭。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巴前期和后期。

象柔美如水,这种生命形式可以用恬淡自守来加以概括。沈从文仿佛有两套笔墨,下人的眼光,掉转过来观察商业化都市的时候,便不禁露出讽刺的尖刺来。描写都完全独立的意义,它总是作为他整个乡村7、赵树理1906-1970,抗日民主根据地和8、艾青1910-1996,现实主义的重要诗

10张天翼1906-1985左联优秀的讽刺小说家,这一时期少有的文体家。

11穆时英1912-1940人称新感觉派的圣手,鬼才等,为一时风行的海派作家。

12、郭沫若1892-1978,原名开贞,字鼎堂,号尚武,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19589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主编组品有《中国史稿》《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

石,是中国现代剧作家以及戏剧教育家,他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名作品,

1鲁迅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 5、巴金1904-2005,出生于四川成都,落的封建大家庭,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金在现代文学三十年的创作历程可以分为集《朝花夕拾》以及《热风》《坟》《华盖集》6、沈从文,笔名休芸芸,沈从文的女性形

2、鲁迅的这些努力,体现在《呐喊》《彷徨》能描绘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现实。当他一乡

3、矛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市人生的小说,实际上对于沈从文并没有

叙述提的一个陪衬物或一个补充而存在的 13、曹禺19101996,本名万家宝,字小

供了一部20世纪上半时段中国社会的编年史。解放区土生土长的,《小二黑结婚》

人,继郭沫若、徐志摩对文学成就卓越,其中《雷雨》在上海曾轰动三年,茅盾赋诗出生于浙江的一个大户人家,因父母迷信,曰:“当年海上惊《雷雨》”。 认为他克夫克母,带有煞气,把他送到大堰河农村去,艾青在新诗发展的第二个十年的后期,即以《大堰河-我的保姆》引起9、左联准备期间的小说,主要是以蒋光慈为代表的。蒋光慈1901-1931的早期小说创作,都是与作者自身的生活同步的。1925漂泊者》通过少年汪中的流浪历程,展现

14、冰心 谢婉莹(19001999,笔名冰心,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被称为“世纪老人”。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著有小说集《超人》诗集《春 《繁星》,散文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等

了诗坛的注目,被称为“吹芦笛的诗人” 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

家,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年五卅运动后,即写出第一部中篇《少年集》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了五四到五卅的社会矛盾与斗争。


名词解释:1京派30年代,在中国北京、天津在北方出现了一个文学群体,以《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水星》《文学杂志》为主要阵营形成来了一个作家群,一般称为“京派”也称为“北方作家群”朱光潜、沈从文是他们在理论上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的理论主要特点是强调文学与时代、政治的“距离”,追求人性的永久文学价值,并提出“和平静穆”的美是“诗的极境“,美得“最高境界”,同同时也是人生哲理的“最高理想”

2、海派,“海派”是30年代以上海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城市商业文化与消费文化畸形繁荣的产物,他们依托于文学市场,既享受着现代都市文明,有感染着都市“文明病”正是对都市文明既留恋又充满幻灭感的矛盾心境,是他们更接近西方信贷派艺术,有着较为自觉的先锋意识,最求艺术的“变”与“新”

三大文学派潮流创造了不同的文学景观,但有统一生存与30年代社会、思想、文化、的大背景之下,因而在整体文学的张力场上有显示出某些共同的趋向,在整个现代文学历史发展中展现出时代文学的特征。 论述

3文学研究会1921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朱希祖、蒋百里、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叶绍钧等12人,后来发展成员170多人。刊物有《小说月报》等,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是“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或现实主义的一派。虽然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作是为人生而艺术对的一派,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击,写法上一般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鉴自然主义。 4、创造社 主要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同时也受到了新浪漫主义(包括唯美主义、颓废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文学思潮的影响。创造社于19216月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初的成员郭沫若,郁达夫等人,先后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刊物,他们主张为艺术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他们呢同时又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

5新青年1915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代表人物为陈独秀,在1917迁京后更名《新青年》《新青年》提出人权平等自由的思想,大力倡导民主与科学精神。集结了一批推进新文化和新文学动的先驱人物,将整个新文化与新文学动推向高潮。

6“五四”新文化运动 19159<年杂志>在上海创刊,新文化运动即以此为肇始,对内反封建,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对外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 本质上是企求中国现代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730年代中国社会的大变动以及由此产生的现代都市与传统农村的对立、相互冲突与渗透,引发与计划了知识分子在传统农业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之间选择的矛盾与困惑,反映在文学与审美层次上,便形成了这一时期“左翼”“京派”“海派”三大文学派别(潮流)之间的对峙与互渗。左翼文学是阶级革命;京派,纯文学。海派文学,新感觉派,商业派。

3评析繁漪形象 蘩漪是《雷雨》最有特色、个性最鲜明的人物。她是五四运动以来追求妇女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她敢爱敢恨,对周家人人都怕的周朴园,也不放在眼里。当然,她对旧制度的反抗是有一种畸形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她在重压下,常无助、自卑、甚至自虐。这是蘩漪无法摆脱的弱点。正象作者所说,她陷入了“一口残酷的井”。她对周家庸俗单调的生活感到难以忍受,对阴沉的气氛感到烦闷,对精神束缚感到痛苦,她要求挣脱这一切。在一定意义上她也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者。而剧本又使她在难以抗拒的环境中走向变态的发展:爱变成恨,倔强变成疯狂。悲剧的意义于是就更加深刻和突出。蘩漪这一悲剧形象,深刻地传达出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五四主题。

4如何理解《围城》中围城的涵义: 不仅象征了主人公方鸿渐、赵辛楣等知识分子在爱情、婚姻、事业上的追求、挣扎、痛苦、幻灭、绝望的艰难生活历程和矛盾心态;小说的深层意蕴来说,围城人类生存困境的象征,暗示着一部分知识者陷人精神“围城”的境遇以及人们总是摆脱不了外在束缚的境遇,深切道出了人生在世的无奈和痛苦!《围城》以喜剧性的讽刺笔调,刻画了抗战环境下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彷徨和空虚。作者借小说人物之口解释“围城”的题义说:这是从法国的一句成语中引申而来的,即“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小说的整个情节,是知识界青年男女在爱情纠葛中的围困与逃离,而在更深的层次上,则是表现一部分知识者陷人精神“围城”的境遇。而这,正是《围城》主题的深刻之处。

1.简述《寒夜》中曾树生性格内涵 :曾树生是个个人主义者。健康、漂亮、追求幸福和自由,她无法容忍丈夫毫无生气的生活方式和婆婆的恶语中伤,整个家庭都笼罩着一股死亡的气息,她感到了压抑,并本能地企图摆脱这种压抑,于是她面临着道德的抉择和感情的折磨。最终因受不住生活希望的诱惑而离弃了丈夫和家庭。全是一种个人意义上的追求幸福。因而也谈不上是追求个性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她只是一个困境中企图拯救自己的妇女,她靠自己的选择来确定自己的生活价值意义。因此,在这个人物身上产生出一种反道德、重自我的新型现代女性的道德特征。曾年轻美丽,有充沛的活力,爱自己的丈夫,也曾想遵循传统的道德规范,作安分守己的妻子,但回到家中,面对平庸、懦弱的丈夫与婆婆的仇恨,内心有感觉苦闷孤独恐惧,面对年轻富有的健壮的陈主任陷入惶惑而无法抗拒。

2.简述前期新月派新诗格律化主张 :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前期新月派提出实现主观情感客观对象化、“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提出诗的形式格律化的主张,提倡"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音乐美、强调“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 绘画美、考虑中国诗画相通的传统、 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句的均齐”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aec8e142f60ddccda38a0f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