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教育随笔系列

2022-12-07 10:35: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怎样写教育随笔系列》,欢迎阅读!
随笔,怎样,系列,教育



怎样写教育随笔系列

随笔”随谈 作者:陈辽

如今随笔风行。南方有个《随笔,北方有个《文学自由谈》,都是刊登随笔的。许多文学刊物,报纸副刊,也经常刊登随笔。有人说,随笔随笔的样子,带有论文痕迹的随笔他是看不入眼的。那么,随笔的样子是怎样的呢?又该当怎样写呢?不妨作些随谈。

随笔,英文essay,但在英文中,散文、小品文、随笔、短论,都叫essay。英国人把它们是混同一谈的。据《现代汉语词典》随笔”条,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如此给随笔下定义,大致不差,但也不可一概而论。譬如,鲁迅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本是一篇演讲,整理后发表是一篇有名的学术随笔,长达一万多字,“篇幅”并不“短小”。怎能说随笔一定“篇幅短小”呢。 研究随笔,不必从定义出发,而应该从实际出发。

太远的不说,至少在先秦的《晏子春秋》中就有多则随笔。其中一则流传后世:“景公筑长胇之台。晏子随坐,觞三行,晏子起舞,曰:‘岁已暮矣,而禾不获,忽忽矣若之何?岁已寒兮,而役不罢,胣胣矣如之何?’舞三而涕下沾襟。景公惭焉,为之罢长胇之台。”这则随笔写得很凄惋。岁暮天寒,庄稼在地里不能收获,还要替齐景公服役筑台。晏子为民请命,忧国忧民之心可见。魏晋南北朝时期,《世说新语》里的随笔更多。《过江诸人》《孔融妙对》《刘伶嗜酒》《雪夜访戴》都是脍炙人口的。及至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文、随笔却大放光采。“罗隐的《馋书》,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皮日休和陆龟蒙自以为隐士,别人也称之为隐士,而看他们在《皮子文薮》和《笠泽丛书》中的小品文,并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鲁迅:《小品文的危机》)但以随笔命名着作的,当自洪迈的《容斋随笔》始。这本随笔集,是毛泽东爱读的一部古典名着,宋以前的一部小百科全书。天文地理,医卜星相,典章制度,文物考据,奇闻轶事,豆棚闲话,民情风俗,政治经济,应有尽有。因为是文言文,篇幅多不长,但也有长达1500多字的,如《晁景迂经议》。依题材分,则有学术随笔,书证随笔,奇闻随笔,经济随笔,生活随笔,人物随笔,考证随笔,奇闻随笔风俗随笔知识随笔制度随笔等等。方之于随笔大师蒙田、随笔名家周作人的随笔也同样是如此,无所不谈,无所不议,种类繁多,并无定式。 可见,随笔并无“样子”。如果随笔有了“样子”,那就不成其为随笔了。如同散文并无“样子”一样,随笔不可能有随笔的样子。

在写法上,随笔也是依题材而异,依作家而异,千姿百态,难以尽述的。洪迈把论文《一定之计》收入他的《容斋随笔》中,足见论文也可以是随笔。留有论文痕迹的随笔,在《容斋随笔》中随处可见。如《野史不可信》《蓍龟卜筮》《彭越无罪》《兵家贵于备预》等。可以说,写随笔无定法。 在我看来,随笔写得好不好,关键在于是否有新思想。新思想是随笔的灵魂。无此,即使旁征博引,嬉皮笑脸,也只是“小摆设”,而非好随笔。有新思想,即使只有数十字,也能传留后世。如明吴从先的《小窗自纪》,几乎每则都有别人不曾道过的新思想。有云:“万事皆易满足,惟读书终身未尽。人何不以‘不知足’一念加之书。”区区25个字,却耐人深思。鲁迅说过:“明末的小品虽然比较颓放,却并非全是吟风弄月,其中有不平,有讽刺,有攻击,有破坏。这种作风,也触着了满洲君臣的心病,费去许多助虐的武将的刀锋,帮闲的文臣的笔锋,直到乾隆年间,这才压制下去了。(《小品文的危机》)在“不平”“讽刺”“攻击”“破坏”中都有新思想在。

若问:新思想从哪里来?一是对生活的新发现;二是对历史的新见解;三是对“痼疾”的新针砭;四是对人物的新议论;五是对知识的新阐释。所以,要写出好的随笔,仍然少不了生活的体验,学养的积累,思想的提炼。至于“带一点幽默和雍容”“有漂亮和缜密”,那毕竟是写好随笔的第二位。缺少了新思想,不进行“更分明的挣扎和战斗”(鲁迅语),即使写得幽默、雍容、漂亮、缜密,那也只是“小摆设”,而不是好随笔!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1/3




愿我们改革开放年代的随笔,多一点新思想,多一点战斗性,在写法上多种多样,“百花齐放”!

浅谈随笔的思想??/雨巷空灵

一日,同事推荐余秋雨的《西湖梦》给我看,说是篇很不错的文章。细细品了一番,果然不假。首先,《西湖梦》的选题角度新颖。作者从开篇的“西湖的文章实在做得太多了,做的人中又多历代高手,再做下去连自己也觉得愚蠢。”引出全文,令人不禁有种想读下去的理由。但再作西湖风景的文字的确是件愚蠢的事,西湖的美,历代多少文人墨客曾写过。于是,作者又转念将西湖的美转到人身上,以发生在西子湖畔的传说和故事中的人为主角,以写人性来写西湖的美,写西湖的文化底蕴,写西湖带给我的种种遐思。于是西湖不再是风景,而是有足够人性和文化内涵的一个令人梦想的湖。 这样的选题令人耳目一新,而其间人文与思想性的东西是文章吸引我的另一个理由。读这样文章是一种知识的积累,也是一种深刻的人格思考。我们常常在写随笔的时候过多地关注文字的优美,形式的布局,而忽略了文章本身思想性的东西,使文章的精髓部分在自由随性中丢弃,这是很可惜的事。 一篇好的随笔,其实是在随意的文字中抓住了其思想性的灵魂,于是可以由着其“形散”,而神始终通过这种思想“聚”在一起。转而想起我们一些作者的随笔,有足够漂亮的文字和布局,却常常给人空洞的感觉,这其实是因为文章失去了思想这条主线。

读过蝴蝶轻舞题为《触摸她们的心灵——张爱玲》的随笔,印象颇深。作者以“张爱玲是我最喜爱的女作家。引领全文,继而以我所认识的张爱玲及其作品来层层渐进,论述我喜爱张爱玲的理由。全文主旨鲜明,将张爱玲这位传奇女作家的个性与其作品的思想性相结合,以细致入微的刻画来表达角色的人性,是篇较有思想的随笔 再说作者寒默的《半月写一字》,从一个谜语开始,然后用一些身边的小故事串起全文,最后以解开谜语来结束全文。文字朴素真实,思想细腻,岁月在平淡的琐碎中流逝,却得出一个道理“其实,人的一生关键还是在于健康,肥也好瘦也好,无病是福无忧是福”。这就使得全文在平淡中升华,而始终贯穿的思想也就使文章做到了“神聚”

当然,并不是每篇随笔都尽如人意,有些随笔文字不错,但缺少了思想性的东西,便少了几分回味的理由。如作者毛毛琼儿的《走马观花游周庄》一文,文字流畅,叙述也完整,但作为游记随笔由于偏重于对景致本身的描述,而使文章的思想不够深入,缺少了“游周庄”之后的感思和这美丽景物带给读者的回味。

由此可见,要写好一篇随笔并非一件容易的事。不但要注重文字的修饰、通篇的布局结构,更重要是要抓住文章思想性的东西。想表达什么,要表达什么,通过什么来表达是写随笔的形式和内容,而怎样以一种思想贯穿全文,使文章“形散神不散”,则是一篇随笔精髓的部分。我们在写随笔时,一定要抓住思想,在自由随意中寻找情感的归宿。

之三怎样写教育随笔

随笔文学体裁中散文的一种。它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短小活泼。 教育随笔顾名思义,就是谈教育思想观点的随笔

随笔在写作样式上没有什么固定的限制,常见的有借事说理、夹叙夹议等形式。 借事说理

作者要着力描写一个事件,不用太多的语言去发议论、做点评,把一件事情写清楚,文章的结尾有个简单的点题就可以了。读者通过读作者叙述的这件事,就能受到触动,明白一些道理,道理喻于故事之中。

夹叙夹议作者在叙述一个事件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一边叙述一边评论。也可以是把事件先叙述完,再做评论。

随笔是最适合教师创作使用的一种形式。 教师如何才能写好教育随笔呢?

教育随笔其特色就在一个随字――随便、随时、随手、随心等。

有些教师会说自己没有时间写东西,抑或是想起写文章就头痛,认为这是一件耗时耗力的事,其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32ed2e5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9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