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马能收人心》原文及译文

2022-05-04 05:34: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曹马能收人心》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
曹马,人心,译文,原文

《曹马能收人心》原文及译文

原文:

①曹操自击乌桓,诸将皆谏,既破敌而还,科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操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侥幸,虽得之,天所佐也,顾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②魏伐吴,三征①各献计,诏问尚书傅嘏②,嘏曰:“希赏徼功,先战而后求胜,非全军之长策也。”司马师不从,击吴,军大败。朝议欲贬出诸将,师曰:“我不听兰石,以至于此,此我过也,诸将何罪?”悉宥之。弟昭时为监军,唯削昭爵。

③讨诸葛诞于寿春,王基始至,围城未合,司马昭敕基敛军坚壁。基累求进讨,诏引诸军转据北山。基守便宜,上疏言:“若迁移依险,人心摇荡,于势大损。”书奏报听。及寿春平,昭遗基书曰:“初,议者云云,求移者甚众,时未临履,亦谓宜然。将军深算利害,独秉固心,上违诏命,下拒众议,终于制敌禽贼,虽古人所述,不过是也。”

④然东关之败,昭问于众曰:“谁任其咎?”司马王仪曰:“责在元帅。”昭怒曰:“司马欲委罪于孤耶?”引出斩之。此为谬矣!

⑤操及师、昭之奸逆,固不待言。然用兵之际,以善推人,以恶自与,并谋兼智,其谁不欢然尽心悉力以为之用?袁绍不用田丰之计,败于官渡,宜罪己,谢之不暇,乃曰:“吾不用丰言,卒为所笑。”竟杀之。其失国丧师,非不幸也。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①三征:即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大将军胡遵、镇南大将军毋丘俭。②傅嘏:字兰石,魏雍州人。 译文:

曹操决定亲自率兵去攻打乌桓时,将领们都劝他不要亲自前去。不久,曹操打败乌桓,凯旋归来,一一询问以前劝止他的人。众人不知他的意图是什么,都很害怕。结果曹操对于这些人都给予了重赏,说:“我前去攻打乌桓,是冒着很大危险才侥幸成功。虽然获得了胜利,但不能经常做这样的事。诸位劝止我,是为了我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才重赏你们。以后你们有什么建议可随时讲。”

司马昭派兵攻打寿春的诸葛诞,王基领兵刚到,还没有把城包围起来,司马昭命令王基收兵坚守营地。王基多次请求攻城,司马昭才让他率领诸军转移占据北山。王基根据情况提出建议,上疏说:“如果把军队迁移到平安保险的地方去,人心动摇,就会损伤士气。”这个意见得到了司马昭的赞同。寿春平定后,司马昭给王基的书信说:“起初,议论攻城的人七嘴八舌,要求军队迁移到保险地方的人不少,我没有亲自前往,也认为应该这样。将军你计算了利害得失,坚持己见,对上违背天子命令,对下拒绝众人建议,终于制服了敌人,捉住了贼寇首领,即使古代谋略出众的人,也不过如此。”然而司马昭在东关打了败仗,他问众人:“谁应承担打败仗的责任”司马王仪说:“责任在元帅。”司马昭大怒说:“司马王仪想把罪责推在我身上吗”于是将王仪拉到帐外杀了。他这样做简直太荒谬了。

曹操和司马师、司马昭的奸诈,就不必说了。但在用兵的时候,把美名推给人,把恶名担起来,善于吸收别人的计谋和智慧,还有谁不尽心竭力去为他们效力呢袁绍不听田丰的建议,在官渡败给了曹操,本来应该责问自己,向田丰致谢,他却说:“我没有采用田丰的意见,所以打了败仗,


以至受到他的耻笑。”竟然把田丰杀了。袁绍的亡国丧师,实在是咎由自取啊!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33279f032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4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