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之《夜上受降城闻笛》教学设计

2022-10-24 07:12: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之《夜上受降城闻笛》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受降,古诗词,诵读,上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之《夜上受降城闻笛》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夜上受降城闻笛》是李益七绝中十分有名的,在当时即为传唱,同时边塞诗的大气和独特魅力也值得学生去联想和感悟。七年级学生想象力好,但缺乏古诗诵读和欣赏的方法,在教学中要加强方法指导。在诗歌情感的理解上,加入音乐朗诵,牵动情绪,帮助学生进入情景。在教学准备上,提前准备优秀边塞诗让学生背诵,上课中升华感悟。

教学目标:

1.积累古诗基础知识并背诵古诗

2.领会诗歌的欣赏方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 3.感悟边塞思乡之情和边塞诗的壮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

领会诗歌的欣赏方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 教学重点:

学会有感情地朗诵,感悟思乡之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边塞诗导学案(优秀边塞诗推荐背诵)

教学过程:

一、声音情境

同学们,你们听到了吗?对,那是遥远的大漠的风声,我们仿佛听见了战场厮杀或是皎皎月光下清冷的铠甲,又或者是一个人独自远望......让我们在李益笔下的《夜上受降城闻笛》,穿越亘古的岁月,走进大漠边疆与征人。

二、课堂活动一:《夜上受降城闻笛》赏析与诵读 1. 听读(整体感知)

a.预习小查:“烽”字 b. 自由读,辨节奏

c.听音频,明节奏——再读:声音响亮,节奏准确 d.“这是一首......”一句话概括诗歌






2. 品读(诗歌欣赏)

1)写一写:宋代诗人张舜民曾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读诗要入味,要能够真正地吟诵出来,需要我们将诗歌中无声的语言变成有形的画面。请同学们将诗歌中的画面用美的语言写出来。

2)读一读:吟咏画面,抑扬顿挫

3)品一品:读诗不仅要有想象,还需要一定技巧,抓关键。叶圣陶先生说:“读得其法,不但能理解作者写什么,还能作者心灵相通。”请同学们每组分析一句诗,品一品,哪些关键词要重读,即加重语气读或轻缓地读。

明确:(重点赏析,插入作者介绍)沙似雪、吹芦笛、月如霜、尽

4)再悟读:轻重缓急,声调拖长 3. 诗歌小结:

李益谱写一曲苍凉旷远的边塞诗,未说思却尽是思乡。大漠似雪、月华如霜,边城夜色,却是笛音凄凄。将视觉、听觉、情感融合,意境浑成,简洁空灵,意蕴深远。 三、课堂活动二:边塞诗联读,诗歌与音乐

1. 听歌,忆诗句:边塞诗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有其独特的魅力,现如今仍被传唱着,我们来听一听,看你能否辨认出呢?

2. 连线,辨风格

3. 配乐,联读诗情:诗与乐在艺术的起源上有着悠久的同源关系,让我们跟随音乐联读边塞诗,将大漠风尘、保国思乡的情感吟唱出来。

4. 边塞诗小结:塞诗描绘了边塞雄伟瑰丽的景色,表现了以身为殉的报国之志和慷慨激昂的肝胆豪情,还有苍凉悲壮的征人思乡。意境开阔,情调激越,音乐铿锵,表现出动人心魄的阳刚之美。 四、课堂活动三:激昂背诵

课后作业——课堂小结——激昂背诵

教学反思:

1.音乐成为语文教学的风景。学生因为生活经历不够对诗歌的内涵是很难理解的,但是音乐够奇妙地牵动学生情绪,加强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苍凉旷远或是悲壮激昂的音乐响起,学生便会自觉融入,读诗的语调和意味自然而悠远。一曲配乐边塞诗联读后,学生的眼睛里熠熠闪光,音乐的魅力就在于此。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原则。在重点赏析的部分,留给学生感悟诗歌的时间不够,有很多思考可以让学生多发表想法,自由畅叙,从而积极思考,有所思考。例如品一品的环节中,学生能抓住关键词,但是理由阐述不多,如果时间留给学生,相信学生一定能说出精彩的语言。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336291e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c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