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三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学设计

2023-05-10 13:27: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3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三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教学设计,鉴赏,单元,运用,美术

第一单元第三课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包括两个层面;

1、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而不同的欣赏角度所获得的感受和认识是不同的;因此,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社科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可以有更新的方式去解读作品的内涵。

2、理解并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类型:感悟式鉴赏、形式鉴赏、社会学式鉴赏、比较式鉴赏。需要指出的是,着四种鉴赏方式之间有相互渗透的关系,而不是彼此独立的。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鉴赏美术作品。 2、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如何从多种角度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 四种鉴赏方法的综合运用。 教学理念:

本课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入门途径,培养美术鉴赏的基本意识,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为今后的课程奠定基础。要打破美术鉴赏课程仅仅依赖传统的讲授法教学的模式,设计一些活动或者通过学生的讨论来扩展学生的思维。教师不能取代学生的思考,有一些作品可以结合教材,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并得出结论。教师要以引导为主,在适当的情况下对学生的发现进行总结。 教学建议:

1、着重让学生体验美术作品在表现内容与表现形式方面的多样性以及针对这些内容和形式而产生的多种欣赏方法,而不是单单了解一两幅作品。

2、内容不宜讲得过于理论化,而要多结合作品,让学生多体验并留下印象。 教具与学具:

教具:实物投影仪、画册、多媒体小平台 学具:笔记本、笔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1


(一)导入新课:

Q1:在初中的时候同学们都上过美术欣赏课,对于老师出示的作品,你们是如何评价的?

学生:“好看”wonderfulbeautiful

学生的欣赏评价还都比较表面化。初中时,学生的欣赏是走马观花式的。高中的美术欣赏应该是高层次的,深入的欣赏,也就是我们说的——美术鉴赏。所以要求学生不再走马观花,而是下马观花,主动去探索去发现。 (二)讲授新课

一、观看方式的改变——美术鉴赏

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好看或不好看,喜欢或不喜欢,这样一种粗略、简单的观看方式。人们开始去探究、去分析美术作品,这是观看方式的进一步深入,也就是我们说的美术鉴赏。美术鉴赏就是开放性的,探索性的,去探究图象中所蕴藏的文化内涵,社会背景,人物的思想和情感。 二、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类型

Q2:阅读课本P811,美术鉴赏有哪几种类型?最好用自己的话来地表述,并尝试着用简单明了的几个关键的词来概括。

1)感悟式鉴赏(适合写意和表现的作品)(情感)

从观看者自身的经验出发,充满想象力和激情地去欣赏美术作品。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写意和表现的作品,因为这类作品所追求的不是客观地记录形象,而是通过主观化的形象处理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让观者体会画面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感悟式鉴赏感性、主观的成分要多一些。

2)形式鉴赏(形式)

在美术作品面前,最先观看到的是它的表面形式。美术作品的形式包括多方面的因素,如线条、色彩、材料、构图、形体等。从形式的角度来鉴赏美术作品是最基本的方式。这种方式偏重于对作品艺术形式的感知和体验,强调对形式的分析和把握。这些艺术形式的丰富多彩,让观者感受到不同的美。形式鉴赏跟感悟式鉴赏相比,理性、客观的成分要多些。

3社会学式鉴赏(内容)

美术作品总是带有特定社会阶层和社会生活的烙印。“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它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这就是基本的社会学式鉴赏。社会学式鉴赏偏重于对作品内容、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创作意图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这种方法适合于对再现性的、故事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36f4d09de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a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