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歌演唱的处理技巧

2022-11-27 18:12: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陕北民歌演唱的处理技巧》,欢迎阅读!
陕北民歌,演唱,技巧,处理

陕北民歌演唱的处理技巧

1.两类平腔唱法:完全用真声演唱的歌曲有两种,一种是以《揽工歌》为例的号子,这类歌曲节奏速度慢,旋律变化少,最主要的是音域不宽,非常适合用真声演唱,加强情感的冲击力,使音乐的节奏感增强。另一种是《天心顺》,这种小调,它的节奏轻快,旋律简单柔和,同样音域跨度不大,所以也适用于用真声歌唱,增加音乐的轻松愉悦之感。

第二种是与真假唱混合,这一种演唱的诞生源自于陕北的地形空旷,因此民歌的演唱常常是高亢嘹亮的,因为音域跨度非常大,不能完全用真嗓歌唱,所以要借助假声来完成,运用假声。可以使得音域跨度增大,旋律富于变化,歌声嘹亮。例如,歌曲《绣荷包》,这首民歌语言质朴,歌曲音度较大,最高音已经到达了小字三组的C已经难以用真嗓去完成音高,使用真假结合就显得十分自然。

2.直音唱法平铺直接,是陕北民歌的主要表现形式。长期生活在黄土高原上,陕北人民的性格较为直接,豪放,因此民歌中旋律中的变化也比较直接,对于较长的音节,大多数都运用直音唱法。直音唱法也会有力度的逐渐变化效果,例如《脚夫调》,整首歌曲的旋律变化直接,起伏大起大落,直音唱法的运用使得这首歌豪放却不失荒凉之感,增加了艺术感染力。

3.滑音唱法在陕北民歌里非常常见,滑音又可分为大滑音和小滑音两种。 大滑音唱法:这种唱法比较夸张,艺术感染力很强,例如,《九里山疙瘩十里里沟》,第二句就运用了滑音唱法,使得陕北民歌的特色尽显,冲击了听众的情感。

小滑音唱法:这种滑音不如大滑音那么夸张,会显出轻快活泼之感。例如,陕北民歌《五哥放羊》,整首歌里都运用了小滑音,使得歌曲欢快跳脱,使听众产生愉悦的情绪。

4.颤音唱法在陕北民歌中,较大的颤音几乎很少出现,但是许多陕北民间歌曲中经常出现小的颤音。这些小的颤音能够使得粗犷的陕北民歌变婉转起来,弱原本的刚烈与威猛,使其更富有音乐的变化性。如歌曲《衡山里下来的游击队》中,就三次运用了小的颤音和烧长的颤音。这些颤音的使用增强了音乐的情绪性,韵律性,使听者更能受到情感的冲击。

5.断腔唱法

断腔唱法也叫顿腔,或顿音。陕北民歌中有一字数断的,也有一腔几断的;一轻一重断的,也有一收一放断的。例如《打秋千》这部作品中就多次的使用了这种唱法,形象地描写了人物形象。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3bdad0456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9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