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于陕北民歌《兰花花》的演唱方法与音乐分析

2023-03-11 10:04: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关于陕北民歌《兰花花》的演唱方法与音乐分析》,欢迎阅读!
兰花花,陕北民歌,演唱,方法,分析

浅谈关于陕北民歌《兰花花》的演唱方法与音乐分析

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民族地区的民歌浩如烟海,它按体裁又分为山歌,劳动号子和小调三类,笔者对山歌体裁中的《兰花花》曲目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今后更好的学习、演唱民歌《兰花花》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题材源流

《兰花花》原为陕北传统民歌,以纯朴生动、犀利有力的语言,热情歌颂了一位封建时代的叛逆女性蓝花花。全曲是典型的信天游分节歌形式、两句体、多段式、共8段歌词,具有很强的叙事性。民歌以优美流畅、开阔有力的信天游曲调咏唱,并吸收了叙事的手法,用分节歌的形式,深刻地表现了歌词的内容,成功地塑造蓝花花的形象。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给民族声乐艺术带来了发展的动力和机会。虽然我国民歌种类比较繁多,曲目丰富,但大部分民歌都篇幅短小,音乐简单且表现力小足,小能满足当时民族声乐演唱技巧的发挥。因此,王志信开始了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1988年,他尝试用戏曲音乐中的展开手法,改编创作了陕北民歌《兰花花》,在保留原音乐旋律和风格精髓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使作品既具有浓郁的民族地域特色,又具有西洋交响乐恢弘气势,既能表现出对传统音乐风格的演绎,又能为演唱者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发挥技巧和展示艺术的空间,从而成为了新时期民歌改编的典范,深受演唱者的青睐。 二、歌词分析

《兰花花》共有八段歌词,每段由正词与衬词两部分组成。正词为变化的多段词,衬词几乎固定不变。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的)彩,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人。 五谷里(那个)田苗子,数上高粱高,一十三省的女儿(呦),就数(那个)兰花花好。 正月里(那个)那个说媒,二月里订,三月里交大钱,四月里迎。 三班子(那个)吹来,两班子打,撇下我的情哥哥,抬进了周家。 兰花花我下轿来,东望西照,照见周家的猴老子,好像一座坟。 你要死来你早早的死,前晌你死来后晌我兰花花走。 手提上(那个)羊肉怀里揣上糕,拼上性命我往哥哥家里跑。 我见到我的情哥哥有说不完的话,咱们俩死活(呦)长在一搭。[3][5] (一)衬词的使用

《兰花花》中大量衬词的运用也是很有特色的,全曲每句歌词中都有衬词的出现。 比如歌词中出现的那个”“,其中那个在全曲歌词中出现的最多, (一)方言口语

歌曲中青线线蓝线线,蓝个莹莹地天,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地爱死个人,这句体现了陕北民歌独有的味道,生下按陕北这一带的方言要唱平舌音,读为(sengha)、"要唱“ng-ai”,字头要唱“ng”,归韵要唱“ai”实实读为(sisi)、哥哥读为(guoguo),字也不是唱前鼻音“ren”而是唱后鼻音“reng”,还有线”“这些字要唱成儿化音线儿”“子儿蓝线线田苗子儿都是四度甩腔,此外第二段结束时那个兰花花好再唱第二个字时应加


一个下滑音,这样唱才会感到亲切有味,极大的增添了歌曲的魅力。[7][8][9]这些方言的运用增加了歌曲的乡土气息,使其更富地域特色。 三、曲式结构

《兰花花》的曲式结构为带再现的三段体,全曲运用了陕北信天游音乐素材,借鉴了戏曲的音乐元素,通过五声调式谱写而成。歌曲无论在思想内容表达上,还是在声音技巧上,都比原民歌表现的更为细腻和完善。

前奏,作曲家运用八度三连音、震音和琶音等伴奏织体,通过高亢和柔美的旋律对比,引出第一乐段。

全曲是典型的信天游分节歌形式、两句体、多段式,具有很强的叙事性。

歌曲的第一、二段:开始以极高的音起句,曲调一开始就出现两次四度(6 2)跳进和句中的四度甩腔起强调和突出人物的作用。在兰花花的,其旋律la上用了波音,起强调和突出人物的作用。

在歌曲第三、四段,旋律由G调转入C调,速度慢一半,语气也特别悲痛,描绘兰花花被迫出嫁情景,从侧面反映出封建礼教的无理与凶残,我们也能从音乐中听到兰花花那清晰的哭腔。歌曲中那悲凉的唱词,无不打动人心。

第五、六段:通过果断而坚决的唱腔,可以感到女主人公的坚决的反抗。也表现了兰花花敢于同封建礼教英勇抗争,具有激昂的斗志。

第七段:描写了兰花花的出逃,采用了紧拉慢唱的摇板,情绪紧张而热烈。

歌曲的最后一段,旋律转回G调,用无限的激情刻画兰花花逃婚成功。用重复句,生动地表现出兰花花为追求美好的婚姻而勇于冲破封建礼教的决心和大无畏的反抗斗争精神。[10] 四、曲调分析

曲调一般是指民间歌曲的旋律,它包含了调式,时值,节拍,节奏等因素。曲调的风格就是阴雨中的这些要素显现出来的。这首歌的曲调由上下句多长反复构成,结构清晰对称。 (一)调式音阶及旋律特点

《兰花花》的曲调,是采用五声羽调式,并通过信天游音乐中的变体方式产生的两句乐段结构,上句从主音“6”开始,连续两次向上四度跳进后,出现自由延长音与四度甩腔,音乐亢悠扬,旋律起伏婉转,节奏自由开放。信天游是流行在陕北的民歌歌种。它的歌词基本格式是上下句的两句体,曲调一般也均为由上下句构成的单乐句段,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山歌类的和小调类的,《兰花花》属后者,它的特点是节奏规整,旋律进行平稳,情感刻画细腻柔和。 (二)陕北民歌《兰花花》的风格特征及演唱技巧 1.风格特征

民歌《兰花花》是汉族的传统民歌,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信天游的风格特征。曲调高亢开阔,奔放有力,悠扬抒情,节奏自由,采用叙事手法,语言简练、质朴、生动,把兰花花这位美丽善良的姑娘遭受封建礼教迫害,以及兰花花反抗封建束缚的决心塑造得栩栩如生。

这是一首陕北传统民歌。歌曲以纯朴生动、犀利有力的语言,热情地歌颂了这位封建时代的叛逆女性——兰花花,为了追求幸福不惜拼上性命,坚决反抗封建礼教,大胆追求婚姻的勇敢精神。 2.演唱技巧


此歌演唱时要注意咬字。我国传统的民族声乐演唱把歌唱的咬字分为出声、引长、归韵个过程,“出声就是咬准字头,“引长就是延长字腹,“归韵就是收清字尾。咬准字头就是要按照五音的正确口形把声母咬准确。延长字腹就是按照四呼的口形延长音量发响最易的韵母,把声音放出来。收清字尾也就是韵尾交待要清楚,韵尾是复韵母还是鼻韵母,还是没有韵尾以韵腹的母音直收。我国现在的传统民族声乐沿用的十三辙分类发声的方法仍然是比较实用、科学的。

《兰花花》演唱要悲痛怨恨、深缓忧郁,旋律节奏曲折婉转、滑行的歌曲,吐字应该喷口有力、干净利落,行腔又抑扬顿挫、细腻委婉。

《兰花花》的歌唱艺术是依靠优美的歌声和丰富的情感来共同表现的。再优秀的嗓音、再动听的歌声,缺少了真实、丰富的情感,就如没有色彩的油画,让人感到单调乏味,画技再高也只能称为素描。

《兰花花》这首作品被称作我国传统民歌的经典作品,音乐素材通俗易懂,易于接受,家喻户晓,到今天也在传唱,在时间和空间上经得住考验,被大众喜欢。这首民歌改编曲以传统的原生态民歌为基础,与现在的作曲技法与手段想融介,把它重新演绎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既能感受西北民歌熟悉的旋律,又能把现代妇女人的泼辣,豪迈尽情挥洒,突破了同一旋律不同歌词的重复。笔者研究《兰花花》的意义在于,加强对原生态民歌的认识,对陕北信天艺术特征的了解,进一步掌握陕北民歌的演奏技巧,深入理解其情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891092edf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6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