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2022-08-16 16:11: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欢迎阅读!
古诗词,浅析,语文,初中,教学

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摘要】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作品中的优秀杰作,在中国古代文学具有很高的成就。并且在初中语文教材重点篇目中占据很大一部分。在初中阶段,通过古诗词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文人气息。并且能够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语文古诗词教学并不是很顺利。因此,本文将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措施这两方面来进行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鉴赏 教学方法

【正文】古诗词是我国中国古代文化的载体,拥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古诗词的创作距今年代久远,这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大的难度。 教材的要求是背诵全诗。而老师要做的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且要结合诗作的创作背景和情感给学生进行讲解,从而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趣味。根据新课改的普遍,教师该如何进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这是一个值得令人深思的问题。接下来,我将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和措施展开我的论述。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 1.1忽视诵读在古诗词中的作用

在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按着传统的“你说我听”的教学方法。在上课前只是让学生粗略的诵读两遍古诗,便匆匆开始讲解,对于诗词中的一些意境和情感只是苍白的说给学生听,学生并没有真正的去理解这种情感。而诗词中所蕴含的一些情感和意向,是需要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再加上教师在旁边的指导才能够掌握。古代文学诗歌的韵味是通过有情感的朗诵所体现出来的。不诵读是难以体会诗歌的意境。不能感同身受的体会诗人的情感。不利于学生更好的品味文学作品,同时也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

1.2缺乏教学实践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语文教学课堂都是为了对付考试。相对于古诗词的教学,也只是对于重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的刻板学习。并没有体会到诗歌所蕴含的真正意义和韵味。同时也缺乏以学生兴趣爱好为主的实践教学,没有做到诗歌与现实生活的有效结合。这样学生只能固守刻板知识。难以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很难进行融会贯通。不会以不同的形式来体现知识的魔力。缺乏了课堂教学在实践方面的趣味性,很难吸引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古诗词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

二、提升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措施 2.1结合诗词背景和意境进行古诗词教学

教师在古诗词的课堂教学中,要将诗词的意象与古诗教学结合,唤起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常建所作的《题破山寺后禅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 将诗歌意境和景色呈现给学生,然后播放给学生观看,播放时可配合背景音乐,这样效果会更好,会使学生更容易进入课堂状态,并且将学生逐渐引入诗歌所蕴含的情境中,实现情景交融。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关于古寺、禅房、山观、谭影等意象的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深思,激发他们的想象。利用课件,让学生逐步深入体会作者在当时的创作中所拥有的心境和思绪,从而更好的去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阅读能力。

2.2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生活

将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是提高古诗教学效果的一种好方法,发展新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于诗歌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进行东汉时期的曹操的《观沧海》教学时,可以把这首诗与现实情景联系在一起,利用课件配乐再加上学生的深情朗诵,诗中的山、海、草、树仿佛真实的浮现在眼前。“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写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澹澹”是形容海水摇摇晃晃的样子;“水何澹澹”,写出了大海涌起阵阵波涛,显示了大海的力量和宏伟气象。可利用课件播放在海水破涛汹涌,使学生身临其境,体会作者此时的心境。

2.3重点分析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情感。


意象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情而把客观事物用艺术手法表现出来的一种创作方式,是古代诗词艺术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意象是作者通过诗歌这种载体将自己的真实生活的反应出来,是外在事物与诗人内心的情感形成联系。学生通过分析诗词意象会更好地掌握诗词的内在含义,因此,教师堂上要刻意引导学生对诗词意象进行分析。以此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去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如:在进行晏殊的《浣溪沙》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将‘夕阳西下。几时'中的‘回'改成‘还' ,这样好不好?”这时学生便会进行主动思考,从而得出“回”字好,“回”字可以体现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一种企图想要返回、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是眼前的景色。但词人此时却联想到对美好事物的流连忘返,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以及对美好事物消失的惋惜。因此,教师在讲解诗词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诗词意象进行分析,利于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古诗词教学效果。

【结束语】古诗词是我国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承载着千年来古人的智慧。然而随着现代生活的快速发展,古诗词已经逐渐失去了它应有的色彩,并且即将消失。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一定要尽全力去保护传统文化,将它继续发扬光大。这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是责任也是使命。

【参考文献】

[1]胡厅.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读解问题研究[D].广州大学,2011. [2] 丁岚.论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D].苏州大学,201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41070d37f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4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