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2023-02-13 15:26: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欢迎阅读!
名词解释,经济学,国际

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是表示社会福利水平一定时,社会成员之间的效用的不同搭配关系的曲线。每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都代表一定的社会效用水平,其曲线上每一点的斜率都表明社会对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边际替代率。每条曲线上各点代表的是福利水平相等的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各种组合。位置越高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福利水平越高。

生产无差别曲线

规模经济: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当整个产业的产量(因企业数量的增加)扩大时(企业外部的因素),该产业各个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下降,因而有时也称为外部规模经济(External Economy of Scale)或范围经济(Economy of Scope

重叠需求理论:是从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来研究相互之间密切关系的贸易理论。即从消费者行为方面,解释国际贸易的起因,如果两个国家人均收入水平越是接近,彼此需求结构的重叠部分就越大,因而两国的贸易关系就越密切,国际贸易往往会在收入水平相当的国家间展开。重叠需求理论又称偏好相似理论(preference similarity theory)或重叠需求理论

广义国际收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内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所有经济活动的货币价值之和。

掠夺性倾销:这种倾销是以低于国内价格甚至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在国外市场销售商品,垮竞争对手后再以垄断力量提高价格,以获取高额利润。

持续性倾销:指某一商品的生产商一方面为了实现规模经济效益而大规模地进行生产,另一方面为了维持国内价格结构而将其中一部分商品长期地低价向海外市场销售。Viner认为这种类型的倾销对进口国工业的损害只有一次,即其被迫转产之时,而进口国消费者从中获得的好处却是不断累积的,因而也不应受到反倾销法的抵制。

要素密集度逆转:是指生产的某种商品,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中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但在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中则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自由贸易区:又称自由区、工商业自由贸易区、出口自由区、自由关税区、免税贸易区、免税区、自由贸易港、自由市、自由工业区、投资促进区及对外贸易区等。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达成某种协定或条约取消相互之间的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关境以外,划出特定的区域,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实质上是采取自由港政策的关税隔离区狭义仅指提供区内加工出口所需原料等货物的进口豁免关税的地区,类似于出口加工区。广义还包括自由港和转口贸易区。

特惠关税区:是指在成员国之间相互给予关税减让的优惠待遇


有效保护率:也叫有效关税率,又称实际保护率。指整个关税制度(和有效保护措施)对某类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给予净重增值的影响。一种产品在国内外加工增值差额与其国外加工增值的百分率。也就是由于整个关税制度而引起的国内增值的提高部分与自由贸易条件下增值部分相比的百分比。

幼稚工业:经济落后国家处于成长阶段,尚未发育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工业。

罗布津斯基定理:在要素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增加而另一种要素的数量保持不变,其结果是密集地使用前者进行生产的产品数量将增加,而密集使用后者进行生产的产品数量将绝对减少。

生产要素非均衡:

隐蔽性倾销

消费者剩余:是指买者的支付意愿减去买者的实际支付量。消费者剩余衡量了买者自己感觉到所获得的额外利益。简单地说,就是买者卖者都希望从市场活动中获得收益

生产选择性曲线:主要用来考察一个国家应该怎样分配其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问题。生产可能性曲线是用来说明和描述在一定的资源与技术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的产量组合曲线,可以用来进行各种生产组合的选择。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42b6bf07c1cfad6195fa7c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