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教学应当和人的教育相结合

2022-12-20 02:56: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日语教学应当和人的教育相结合》,欢迎阅读!
日语,应当,结合,教学,教育

日语教学应当和人的教育相结合

作者:薛慧

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1年第10



薛慧

(南京晓庄学院 外国语学院,南京 211171

摘要:日语教学长期以来,一直侧重于语言的讲解、传授。任何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育人,教育同时也应该是人的教育。日语教学也应当渗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指导教育等等。在日语教学中渗透这些教育,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增强语言教学的质量,学生也会对老师刮目相看。所以,日语教学应当和人的教育相结合。

关键词:日语教学;人的教育;结合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120-0219-02

爱利普·杰克逊指出:“教学有自己的最高境界,那就是人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教学,不是简单地教授知识,归根结底,是教出一个健全的、和谐的人!”可见,成就一个人是教育学的根本目的所在,只有坚持不懈地在各科教学中强化人的教育,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真正成为“树人”的教育。我们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人的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启迪,使学生获取做人的知识,不断完善自我。结合我校教育的现状,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必须渗透到日语教学中的几点,即职业规划、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

一、日语教学应当和心理健康相结合

现在的大学生面临社会转型带来的巨大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在大学的每个阶段,学生都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比如,大一新生的适应问题、大四学生的就业压力,以及一些贯穿大学四年的问题,例如寝室关系、校园爱情等等。心理健康对于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所谓健康就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

我们应当在日语课堂上,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善于与人友好相处,助人为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的交往活动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例如,日本人见面非常客气,我在课堂教学中特别将这个提出来,让学生思考,并且通过实例让学生知道,打招呼方式适当,可以增进人际关系。

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特别是大一新生形成良好的适应能力:人生活在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大千世界里,一生中会遇到多种环境及变化,因此,一个人应当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无论现实环境怎么变化,都将能够适应。例如《阿杨在日本》,就对学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我在课堂上让大一新生结合自己的处境,用《阿杨在日本》里的知识,进行口语对话,既能巩固日语,也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人生有所思考,增强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并非是超人的非凡状态,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不一定在每一个方面都有表现,只要在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情绪稳定与愉快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意味着机体功能的协调。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行为协调统一,其行为受意识的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所以,在日语教学中注


重心理健康教育,你会发现学生会喜欢上你的课,而且对日语充满兴趣,你的教学也轻松起来。当然,要注意的是,所有这一切都应当在无形的情况下完成,不然,日语课堂就成了心理课堂了。

二、日语教学应当和道德教育相结合

教书和育人是分不开的,所以我经常以文化背景为契机,进行思想教育。初级日语新教材在会话部分,从简单的礼貌用语到生活会话,到处都能感受到日本人彬彬有礼的气息。所以在讲日语的寒暄语时,先介绍日本人的生活及文化背景,无疑是道德教育渗透的绝佳时机。

例如:从第一节课开始,老师可以通过简单的日语自我介绍,鞠躬行礼,引导学生学习日本人的礼仪。不求完全一样,但是见到同学及老师要礼貌,见到日语班同学及日语老师要用日语打招呼,逐渐让学生形成习惯。事实证明:通过这样的学习及实践,不仅学生提高了语言表达及交际能力,而且由于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言谈举止也变得温文尔雅了。

在外语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须从师生和文本的对话入手。如,分析课文:約束を守りましょう。(守约)时,以朋友的身份和同学们进行交流,通过课本中及大家生活中因爽约造成的不良后果,来了解守约的重要性。外语课本中思想教育的内容随处可见,只要我们通过恰当的引导启发,同学们的思想意识肯定会得到提高。

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工具,通过语言,我们可以影响对方。同样的道理,教师在教学当中,注重挖掘并发挥语言自身的魅力,以言之有理的语言影响学生的思想,引导他们的行动。优美的语言就像涓涓细流,会滋润学生的心田。这些优美的语言可以是通俗易懂的谚语,也可以是优美的词句,如:千里の道も一歩か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告诉学生:要踏踏实实做事,注重知识的积累;海には海の美しさがある。山には 山の美しさがある (大海有波澜壮阔之美,高山有雄伟壮丽之美。)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点,要自信,做最好的自己。这些闪烁智慧的语言,随着课堂教学,于无形之中,大量地进入学生头脑之中,供学生欣赏,令学生思考,真是如春雨一般润物无声,随着时间的流逝,将潜移默化在学生的思想中,最终体现在学生的一举一动中。

三、日语教学应当职业规划相结合

中国的教育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末的扩招,已经再不是精英教育,而是致力于培养服务于现代化建设的普通劳动者。学生从进入校园的第一天,就面临就业的压力。日本已经是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国家,在教材的很多地方都有日本人职业和工作的介绍,如果能够引导学生注意这些细节,学生会注重未来的职业选择,产生把日语学好的动力以及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的规划,做到未雨绸缪,才能够在毕业之后的职业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和气质,这也决定了每个人能够胜任不同的岗位。一般我在教学过程中,会在学生接触了一些和职业相关的文章之后,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特点,用日语对自己的学习和职业生涯进行规划。这对很多学生是一个挑战,但是通过亲手做这些事情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会增强,而且会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比如,一个想进入公司发展的学生和想做老师的学生,他们日语学习的计划也会不一样。想进公司的同学,必须锻炼自己的口语能力和同声翻译能力;而想做老师的同学则必须注意自己的发音,同时全面地掌握语法知识,因为这是是他以后的教学生涯的必须具备的知识。

所以,在日语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职业生涯规划,会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一旦学生心里形成了这样一个概念,在学习时就能够注意到教材和资料中的相关素材,能够增强语言学习的效果。事实证明,我所教的学生在专业分流时具有更明确的目标,他们能够


在商务日语和日语语言学中做出正确的选择,致力于进入企业工作的,就加强商务日语的学习,立志于将来做教师的,就打下牢靠的语法基础,避免了厌学和盲目,做到了有的放矢。

四、结语

教学是一个知识传递的过程,在日常的日语教学过程中,日语语言知识的教育可以说是正教育,而引导学生将学习和职业规划结合、进行心理疏导形成融洽的课堂氛围,以及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应该说是渗透教育。渗透教育的恰当运用,会增加日语课堂的吸引力,使学生更好的明确学习目的,使学生产生“书卷多情似故人,日暮寒暑常相随”的亲切感和依赖感,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正因为是渗透教育,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不露痕迹,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避免生硬,造成不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2002:166.

[2] 付兵儿.日本“心的教育”及其启示 [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3,(9:71-73.

[3] 周序,闫立华.日本“心的教育”和中国德育新课改的比较分析

[J].教育科学论坛,2007,(2:66-68.

[4] 任扬.高校二外日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实效性研究[J].职业探索

与研究,2008,(3:50-53.

(责任编辑:栗玲)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458697b02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3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