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营杠杆的分析

2023-02-05 00:40: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经营杠杆的分析》,欢迎阅读!
杠杆,经营,分析,关于

关于经营杠杆的分析

一、经营杠杆利益与风险分析

经营杠杆是指企业营业成本中由于存在着固定成本而带来的对企业收益的影响程度。在同等营业额条件下,固定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时,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额便大,若产品销售量发生变动时,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会随之变动,最后导致利润更大幅度的变动。这说明经营杠杆具有双刃剑的作用:即企业利用经营杠杆,有时可以获取一定的经营杠杆利益,但有时也承受着相应的经营风险。 ()经营杠杆利益分析。

经营杠杆利益是指在企业扩大营业总额的条件下,单位营业额的固定成本下降而给企业增加的营业利润。在企业一定的营业规模内,变动成本随着营业总额的增加而增加,固定成本则不因营业总额的增加而增加,而是保持固定不变。随着营业额的增加,单位营业额所负担的固定成本会相对减少,从而给企业带来额外的利润。

例如:假定A公司在营业总额为24003000万元以内,固定成本总额为800万元,变动成本率为60%。该公司20012003年的营业总额分别为2400万元,2600万元和3000万元。则A公司的经营杠杆利益测算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A公司在营业总额为2400万元~3000万元的范围内,固定成本总额每年都是800元,即保持不变,随着营业总额的增长,息税前利润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在上例中,A公司2002年与2001年相比,营业总额的增长率为8%,而同期息税前利润的增长率为50%;2003年与2002年相比,营业总额的增长率为15%,但同期息税前利润的增长率为67%。由此可见,由于A公司有效地利用了经营杠杆,获得了较高的经营杠杆利益,即息税前利润的增长幅度高于营业总额的增长幅度。 ()经营风险分析。

经营风险亦称营业风险,是指与企业经营有关的风险,尤其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利用经营杠杆而导致营业利润下降的风险。由于经营杠杆的作用,当营业总额下降时,营业利润下降得更快,从而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下面我们仍以具体实例说明此问题。

例如:假定A公司20012003年的营业总额分别为3000万元,2600万元和2400万元,每年固定成本都是800万元,变动成本率为60%。则A公司的经营风险测算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A公司在营业总额为2400万元~3000万元的范围内,固定成本总额每年都是800元,即保持不变,随着营业总额的下降,息税前利润以更快的速度下降。在上例中,A公司2002年与2001年相比,营业总额的降低率为13%,而同期息税前利润的降低率为40%;2003年与2002年相比,营业总额的降低率为8%,但同期息税前利润的降低率为33%。由此可见,由于A公司由于没有有效地利用经营


杠杆,从而导致了经营风险,即息税前利润的降低幅度高于营业总额的降低幅度。 二、经营杠杆系数计算方法的正确选择

上述经营杠杆利益与风险的分析,只能说明经营杠杆的双刃剑作用,即经营杠杆一方面可以给企业带来经营杠杆利益,但同时也承受着相应的经营风险。那么,企业应如何衡量经营杠杆利益和经营风险的大小程度呢?

通常,用于衡量经营杠杆作用程度、估计经营杠杆利益大小以及评价企业经营风险高低的指标为经营杠杆系数(缩写为DOL),也称经营杠杆程度,是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相当于营业额变动率的倍数。其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定义式。是指根据经营杠杆系数的定义确定,即利用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与营业额变动率的对比关系确定。即:DOL=(EBIT/EBIT)÷(Q/Q) (1)(1)式中,DOL表示经营杠杆系数;EBIT为息税前利润,即营业利润;Q为销售额;△EBIT为营业利润变动额:△Q为销售额变动额。

()推导式。是指根据经营杠杆系数的定义式经过推导确定,即利用边际贡献与营业利润的对比关系确定。

即:DOL=[(Q(P-V))÷[Q(P-V)-F)]/ (Q)

=(S-VQ)÷(S-VQ-F)

= 边际贡献/( 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息税前利润+固定成本)/息税前利润

DOL=(S-VQ)÷(S-VQ-F) (2)(2)式中,Q为销售量;P为销售单价;V为单位变动成本;F为固定成本总额;VC为变动成本总额;S为销售额。

目前,国内外财务管理论著中普遍推崇第二种方法。 应用这种方法计算经营杠杆系数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首先,方法二建立在变动成本的基础上,而变动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应用成功的例子很少,究其原因,就是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划分不准确。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成本分解的方法主要有高低点法、回归直线法、散布图法、账户分析法、工业工程法等,这些方法对成本的划分,有的不仅准确性差,而且计算过程十分复杂。若据以计算经营杠杆系数,其正确性势必受到一定的影响。此外,采用不同的成本分解方法,分解的结果会有很大差异,那么据以计算的经营杠杆系数,对同一企业来说,将失去统一标准;对不同企业来说,将失去可比性。

其次,方法二仅能解决企业生产和销售单一品种产品时经营杠杆系数的计算问题,而在企业生产和销售多种产品时,由于成本分解的工作量大,准确性受到更大影响,使公式(2)的应用受到很大制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493b37032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2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