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火车》经典语录[火车上的记忆]

2022-12-19 23:35: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绿皮火车》经典语录[火车上的记忆]》,欢迎阅读!
绿皮,语录,车上,记忆,火车

《绿皮火车》经典语录[火车上的记忆]

我小时候听见火车凄厉的叫喊,就对它有向往。少年人常有离家出走的梦,有时会在外溜达一夜。最爱去的地方,是上海的老北站,还有共和新路上的旱桥。我喜欢趴在栏杆上,看桥下那两条向远方伸展的铁轨,让南来北往的火车喷出的蒸汽和煤屑扑上我的脸。

1966年大串联,我还没有进中学。父亲为了让我经风雨,见世面,在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毛泽东语),凑了20块钱,安排我和邻居一个高中生出去串联。我们是在那一年1116日离开家门的。革命是人民群众的盛大节日,我的革命第一天,是坐市内电车要买票,到火车站乘火车反而不用买票。车站内人声鼎沸,人潮汹涌澎湃,一浪接一浪地拍击着破旧的老北站。就像海潮冲击一段已经溃决的小岸,哪有一个穿铁路制服的人上前阻?学生们冲上站台,黄军装,红袖章,指点着横卧在他们身边的条条长龙,想上哪一列,就上哪一列,指点江山,意气风发,确实比1949年这个城市的小市民挤在外滩大楼前轧黄金好看。那时我童心尚未褪尽,小男孩对充满军事色彩的八一圣地比北京还要向往,于是先挤上一列去南昌的客车。结果发现人太挤,无法立足,只得怏怏下车。此时正好一列长长的闷罐车在站台另一侧拉着汽笛开进,于是便转身随众人涌入,一屁股坐了下来,管它向北向南、苏州杭州。车停处,还真是杭州,这就是我串联的第一站了。

杭州七日,开始还很自觉,总是在浙大、杭大围着大字报转。人小,到底熬不住,最后还是去西湖、六和塔探头探脑,参与了游山玩水大串联岁月,游山玩水是个很不好的字眼。后来听我爱人说,她们当时就比我们革命,在杭州一个多星期,居然不知西湖在何方,始终守在大学的大字报区,拼着命抄。为此,我


很长时间觉得矮她三分。文革中通常是中学生比大学生革命而女生又比男生革命几十年后我读到卢森堡名言:当大街上只剩下最后一个革命者,这个革命者必定是女性女人的虔信与偏执,验之文革,确实如此。

一星期后,我们又去挤南下广州的火车。那时从上海方向过来的49次特快是中午12点半进站,列车一停,所有的车门、窗统统关闭。里面的小将们大概是挤苦了,视外面的小将如虎狼,坚拒不纳,成冷战状态。双方僵持了好几分钟,终于有一个卧铺车窗开了一条缝,却只伸出来一个茶缸,成千上万个革命小将就涌向那条缝,争着给那个茶缸注水。水一满,茶缸一缩,窗户又要落下,说时迟,那时快,一个北京小将将一根扁担伸了进去,众人齐声发喊,如撬杠般将窗户缝越撬越大。但是撬到一定高度,支点与力点拉开距离,扁担就使不上劲了,双方又成僵局。塞扁担的红卫兵一看我这个小不点儿,立刻把我高高抱起,像塞一件小行李一样,将我往那条缝里活活塞了进去。我进去后,立刻返身抱住那个正在关窗户的人,使出吃奶的劲将他往后拖。如此里应外合,这节卧铺车厢终于挤进了二三十个人。火车因此在杭州站晚发一个多小时。但待列车长鸣,车厢一晃动,大家前仰后合一番,很快又成了红卫兵战友。刚才恨不得大打出手的车下派车上派相互挤插,逐渐安顿下来。我记得有两个细节很感人。当时坐在下铺的是一群女生――上海光明中学的高中生,站在一边的男生就不好意思去挤。她们见我还是个孩子,站得时间太长,拍拍腿说,你就轮流坐我们的膝盖吧。那样的单纯爽朗,在今天的中学生中大概只能引起一阵暧昧的哄笑,但在当时却很平常,谁也没有往其他方面想。头顶上还有两个上铺,拥挤着一个工人家庭,是内迁支援广州建设去的,拖儿带女,还有一个老人。底下的红卫兵就相互约定,人家是花钱买卧铺票的,我们没花钱,再挤,也不能占上面那一家人的铺位。就这样,底下的人站着,上面的人睡着,两天两夜到广州,大家成了好朋友。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49ba3f601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5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