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023-01-12 20:35: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欢迎阅读!
创造性思维,小学生,培养,如何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摘要: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创造活动中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的特点是:在一般人觉得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对一般人不能解决的问题,深入思考,通过猜测、设想、验证,带着独创性的见解去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十分重要。 关键词:创造性 逆向叙述 多向思维 创新能力 生活化

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创造活动中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的特点是:在一般人觉得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对一般人不能解决的问题,深入思考,通过猜测、设想、验证,带着独创性的见解去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十分重要。 一、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例如:在一年级《乘法初步认识》一课中,教师可先出示几道连加算式让学生改写为乘法算式。由于有乘法意义的依托,虽然是一年级小学生,仍能较顺畅地完成上述练习。而后,教师又出示3+3+3+3+2,让学生思考、讨论能否改写成一道含有乘法的算式呢?经过学生的讨论与教师及时予以点拨,学生列出了3+3+3+3+2=3×5-1=3×4+2=2×……这样的训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寻求新方法的积极情绪。 二、根据需要对命题逆向叙述

学生在学习了很多顺向叙述后,往往会形成比如……用加法、……用减法计算的错误思维。在教学中,注意穿插逆向叙述题,让学生分析,有利于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理解。

例:学校体育室里有23副跳棋,借出15副,又新添了12副,这时体育室里还有几副跳棋?这是一道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按顺向叙述数量关系为有的-借出的+新添的=现有的。可以转化为:学校体育室里有一些跳棋,借出15副,又新添了12副,这时体育室里还有20副跳棋。问:体育室里原来有几副跳棋?转化后的数量关系为原有的-借出的+新添的=现有的。但这个问题必须把这个数量关系逆转为现有的-新添的+借出的=原有的才能解决。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逆向转换,有助于扩展他们的认知领域,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三、多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有一道智力题:晚上,一个房间里点燃了五支蜡烛,吹灭了一支,问第二天早上还剩几支蜡烛?孩子们稍许思考,便会很快答出一支,即被吹灭的那支蜡烛。答案一支当然是正确的,但经过多向思维,可以设想一下:如果燃着的四支蜡烛在夜里有一支被风吹灭呢?如果四支当中有一支较大,因而到了第二天早上仍在燃烧呢?如果……那么答案显然就不只是一支了。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可以通过这一个个如果,训练多向思维,拓宽小学生思考问题的空间。 四、在玩中学习、发现和创造

俞敏洪在谈万众创新时说:中国孩子的突破性思维能力和颠覆性思维能力以及想象力跟国外的孩子比,还是要差一点。俞敏洪指出,为什么中国现在的创新那么难,是因为从小到大的教育过程使思维受到了局限。中国孩子的知识储备能力非常的强,但现在社会知识变换非常快,光有知识的储备能力而没有创新突破能力是不行的。他认为最终还是应该从教育方面来突破。

有时候知识多可能会局限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科学史发现,一个人创新能力


最强时,往往是年轻时,那时知识并不多。马云是这么说的:教育是分为两个问题,有教,有育。中国的教是不差的,中国的教如果差,中国前三十年不可能有今天的发展,中国经济不可能腾飞。邓小平提出来,那个时代教育是生产力,知识就是金钱,三十年中国教育巨大的进步使得中国有了今天,其实改革最大的红利、改革最大的动力之一就是中国有了强大的。但是中国的差了一点,是文化,是体育,是想象力,未来的智慧竞争过程中,如果让孩子每天读书读那么多,那么孩子玩的时间就少;如果孩子玩的时间少,就一定不可能诞生真正的创新力和创造力。

五、在实际生活中去学习、发现和创造

比如燃绳计时:一根绳子,从一端开始燃烧,烧完需要1小时。现在你需要在不看表的情况下,仅借助这根绳子和一盒火柴测量出半小时的时间。你可能认为这很容易,只要在绳子中间做个标记,然后测量出这根绳子燃烧完一半所用的时间不就行了?然而,这根绳子粗细并不均匀,因此燃烧速率不同。也许其中一半绳子燃烧完仅需5分钟,而另一半燃烧完却需要55分钟。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利用一种创新方法解决上述问题,那就是同时从绳子两头点火,绳子燃烧完所用的时间一定是30分钟。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文集》。 [2]杜威的生活教育理论。

[3]广少奎 试论农村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4ab5cd75a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3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