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皮素

2022-03-28 02:47: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槲皮素》,欢迎阅读!
槲皮素

槲皮素

槲皮素 ( q u e r e e t i n QU 3 4 5 3 4 五羟基 黄酮 ) 其衍生物是植物界分布广泛的, 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它存在于许多植物的花 叶、 果实中, 多以 甙的形式存在, 如芦丁、 槲皮甙、 金丝桃甙等, 经酸水解可得到槲皮素。近年来 国内外医药工作者对槲皮素的研究 日益增多 发现其具有许多药理活性, 如抗氧化及清除氧 自由基作用 抗纤维化作用 抗肿瘤作用、 能降低血压, 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抗病毒 镇痛及止泻等, 并且 Q U 对人体无 无害、 无致癌、 无致死 无致畸等 优点, 外曾试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 我们对槲皮素的生物学活性研究作一综述。 1抗氧化及清除 自由基 的作 机体每时每刻都产生 自由基, 它不但可引起或加剧肿 脑卒中、 心脏病等疾病 且还与人体的衰老过程有密 切联系。有实验证实, 槲皮素对超氧阴离子( 0 ) (· O H) 和单线态氧( 1 0 ) 均有 良好的清除作用, 其量 效关系明显。槲皮素清除自由基的方式有 3 ( 1 ) 直接 清除 自由基, 其邻二酚羟基可经单电子转移方式直接清除 超氧阴离子和羟 自由基, 起着一个供氢体作用 自身形 成更稳定的分子内氢键 因此可阻止不饱和脂肪酸 花生 四烯酸的过氧化 减少对生物膜的破坏; ( 2 ) 间接清除氧 自由基, 槲皮素能作用于与自由基有关的酶, 沉淀蛋白质; ( 3 ) 与金属离 ( F e ) 螯合抑制 ·OH的产生等有关 Z i e l i n k a 通过对健康人体 白细胞分叶核的中性粒细胞离体实验研究发现, 槲皮素可减少中性粒细胞过氧化氢含量, 其抗氧化活性与羟基数量有关。李云峰等 通过原代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采用 L P S诱导氧化应激 发现一定浓度的槲皮素可增强小鼠巨噬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和吞噬能力 并降低氧化应激反应。此外 槲皮素可与 F e “, C u 离子络合, 通过影响金属离子的平衡 改变细胞内氧化状态而实现抗氧化作用 QI N等研究发现槲皮素可以减弱紫外线和过氧化氢诱导的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 I型胶原的减少和抑制 J NK c J U N的活

2 纤维化 作用

近年来 大量国内外学者对 Q U在抗瘢痕化方面进行了研究。实验研究表明槲皮素具有显著的抗纤维化作用 如抗肝纤维化、 肾纤维化 瘢痕疙瘩增生及抗青光眼滤过道瘢痕化等, 且无明显副作用。槲皮素作用机制复杂, 几乎涉及到组织器官纤维化的各个环节: ( 1 ) 抑制成纤维细 胞增殖 ( 2 ) 抑制胶原合成 ( 3 ) 抗氧化损伤 ( 4) 抑制内皮 细胞生长, 抑制血管形成; ( 5) 影响细胞周期, 诱导细胞凋 亡。齐荔红等 研究了 Q u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抑制作用 发现 Q u表现出明显的浓度依赖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活性 并指出其可能是通过 P DG F的途径发挥抑制作用的。徐向进 建立了糖尿病 鼠肾纤维化模型观察QU抗肾纤维化的作用 发现给予 QU组较对照组的T G F B 蛋白水平明显下降, 其基因表达也显著受到抑制, 表明其可能是通过 T G F G途径发挥抑制作用。P h a n 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发现 Q U对瘢痕疙瘩和肥厚性瘢痕的成纤维细胞增殖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并表现出明显的时问、剂量依耐性 。罗莉莎等 在兔小梁切除术后抗瘢痕作用的实验研究中观察到槲皮素能够抑制滤过术后结膜下过分瘢痕化 ,长功能性滤过泡存在的时间, 有效地控制眼压, 提高滤过手术的成功率。同时, 槲皮素可以抑制滤过泡成纤维细胞 T GF p T G F p R 1的表达 提示 Q U 抗纤维化的机制之一就是抑制 T G F - I ~ T G F - ~R1基因 的表达, 从而减少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合成。观察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对体外培养的人 T e n o n囊成 纤维细胞( HT C F) 增殖的抑制作用, 得出结论 Q U能抑制体外培养的 HT C F的增殖, 且该作用呈剂量


和时问依赖性。 研究槲皮素对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周期影响的实验研究中观察到槲皮素抑制 RP E G G 期进入 S 具剂量依赖效应, 1 2 0 h皮素 能持续有效抑制 R P E细胞进入 s 抑制效应具有一定的可逆性 槲皮素对 RP E细胞无细胞毒作用。 3抗肿瘤作用

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 槲皮素对前列腺癌、 白血病 鼻咽癌、 肝癌、 胃癌及视网膜母细胞瘤等多种肿瘤细胞有抑制增殖的作用, 是颇具应用前景的抗癌药物之一。等u 研究发现槲皮素抑制前列腺癌的机制可能是通过 c J u nAR的蛋白相互作用, 而不是通 c J u n竞争结合A R的辅激活因子 C B P来实现的。钟璐等 K 5 6 2细胞为研究对象, 经槲皮素处理后, 细胞形态学上出现凋亡特征性改变; K 5 6 2细胞凋亡率明显增 K 5 6 2细胞显著降低 V E G F的表达, 从而得出槲皮素在体外能抑制白血病细胞 K 5 6 2生长并诱导其凋亡; 槲皮素可抑制白血病细胞分泌 V E GF 张峰等 研究发现槲皮素能通过 c a s p a s e 3 途径抑制人鼻咽癌 HE N1细胞增殖, 诱导细胞凋亡, 并具有细胞周期特异性。发现槲皮素对人肝癌细胞 S M MC 7 7 2 1 有显著的抑制生长及增殖, 并能使肝癌细胞出现脱落死亡, D N A生成物减少, 肝癌细胞 S MMC 7 7 2 1 集落形成率降低 从而得出, 槲皮素对肝癌细胞 S MM C 7 7 2 1具有较强的抑制生长及增殖性, 并可能用于对肿瘤的协同治疗研究。魏金文等 研究发现经槲皮素处理后胃癌 S G C 7 9 0 1细胞增殖率及细胞端粒酶活性明显降低 、细胞凋亡率增加, 且呈浓度和时问依赖性( P<0 0 5 ) 从而得出, 槲皮素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 可能机制为抑制端 粒酶活性和诱导细胞凋亡。研究在体外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 r e t i n o b l a s t o ma RB) Y 7 9细胞经不同浓度槲皮素处理 4 8 7 2 h后进行检测, MT Y法测定半数抑制浓度( I C 5 0) 察槲皮素的细胞毒性作用 Ho e c h s t 3 3 3 4 2 P 1 双荧光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变化。结果发现槲皮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明显抑制 Y 7 9细胞的生长, 并存在剂量一 应关系; 应用 MT T法计算不同浓度槲皮素作用4 8 7 2 h的半数抑制浓度 ( I C 5 0) 1 4 8 1 1 5 I L mo l LHo e c h s t 3 3 3 4 2 P I 双荧光染色可观察到明显核固缩、 凝集等 ,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从而得出槲皮素可使视网膜母细胞瘤 Y 7 9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 4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研究发现槲皮素具有降血压、 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抑制心肌肥厚等作用。槲皮素在2 54 0 p ~ mo l L浓度时, 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凝血酶引起血小板胞质游离钙C a 升高, 而使血小板活化聚集受到抑制, 从而问接的起到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能够扩张动脉, 降低血压 抗心律失常, 体内外抑制胶原 二磷酸腺苷, 花生四烯酸( A A)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及5 羟色胺( 5 HT ) 的释放 。近年来又发现, 槲皮素能显著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P D G F ) 诱导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 对于肺动脉高压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槲皮素对心肌肥厚也有一定的逆转作用 泰春等采用不同的动物模型: 腹主动脉部分狭窄而产生压力超负荷的大鼠及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大鼠, 使大鼠心肌及血管平滑肌细胞的 c a 大量增长, c a 通道活化, 通过特异的离子流激活胞核基因及增加胞质蛋白质合成, 促使心肌肥厚, 同时激活蛋白酶、 磷脂酶及粒细胞, 产生白三烯血栓素等促进氧自由基( O F R) 生成, 使膜通透性增加, 致使更多的 c a “进入细胞 内, 进一步促使心肌肥厚。注射槲皮素后, 心肌 C a 与动脉 C a 含量下降, 降低了心肌肥厚大鼠心血管钙超负荷, 同时增加 S O D活性, 防止心肌的脂质过氧化反应, 而达到抑制心肌肥厚的作用。 5抗病毒作用

槲皮素有抗多种病毒的作用 作用机制是其能抑制溶酶体 H A T P 磷酸酯酶 A


有脱壳作用, 影响病毒转移基因的磷酸化, 抑制病毒蛋白和 R N A合成。国外已有人证实了 Q u e 能抑制 R o u s肉瘤病毒和诱发肿瘤的人疱疹病毒 6其他生物学作用

槲皮素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能明显提高动物的痛阈, 且有剂量效应关系。龚珊等采用 4种不同镇痛模型: 热板法、 扭体反应、 电刺激一 嘶叫法及福尔马林法发现槲皮素有效镇痛剂量为 6 0l O O mg k g 在给药后 0 5 h作用最强 给药后 1 h作用已消失。与其他镇痛药相 比较 2 0 0 r ag k g槲皮素与 1 0 0 m~k g阿斯匹林或2 r ag k g吗啡镇痛作用相当。对不同性质的疼痛: 内脏痛 躯体体表痛 相对性急性痛、 张性的病理性疼痛均有镇痛作用。槲皮素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通过改变腹腔毛细血管和肠粘膜的通透性, 减少肠道水分和电解质的分泌 最终达到止泻 的目的。饶惠英 “研究通过喂饲 Q u对大鼠眼钝 挫伤后 晶状体上皮细胞 ( L E C s ) 热休 克蛋 ( H S P 7 0 ) H S P 2 7 ( HS P阻滞剂) 表达的调节 发现钝挫性眼外伤中 L E C s H S P - O表达的增强提示 HS P 7 0可能在钝挫性外伤性 白内障形成过程中对晶状体变性蛋白起保护作用, 预先喂饲 Q U可抑制 L EC s HS P 7 0基因的表达, 其作用机制可能发生于 H S P转录水平。

综上所述, 槲皮素具有很强的生物学活性及广泛的药理作用 且对人体无害, 对人类肿 心血管病 衰老治疗和预防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类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 为人类的健康和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 贡献

槲皮素能显著抑制促癌剂的作用、抑制离体恶性细胞的生长、抑制艾氏腹癌细胞DNARNA蛋白质合成



槲皮素



槲皮素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5-羟色胺(5-HT)的释放作用。槲皮素对ADP凝血酶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对PAF的抑制作用最强,槲皮素也能明显抑制凝血酶诱导的兔血小板3H-5-HT释放。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4c96e4cfe4733687e21aad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