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课堂上

2023-11-10 13:32: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学生在课堂上》,欢迎阅读!
堂上,学生





学生在课堂上胆怯的心理障碍及对策初探



一、问题的提出

在教学工作实践中,无论是公开课还是观摩课,笔者都比较注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表见解的情况。结果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见解的人次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减少,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也相对减弱,有时甚至出现,只有少数尖子生撑场面,多数学生做听众的状况。而当一学生回答了教师的提问后,几乎没有其他学生主动发表不同见解,教师几经启发引导,也只有个别的学生偶尔发表不同见解。

诸如上述情况,日常教学中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本身的原因,也有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学习内容过深等方面的因素。如果这些原因在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得不到及时的矫正,久而久之使学生形成胆怯、自闭、自卑的心理障碍。为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双向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听障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必要对学生在课堂上胆怯心理障碍的成因进行分析和寻求对策。 二、成因分析

(一)不自信。课堂上发表见解的前提是需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中去。有部分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已有自己的见解,但他们自信不足,认为自己的意见不一定正确,如果主动发表,万一说错了,害怕遭到其他同学的耻笑或老师的批评,还有部分学生不敢发表见解,是害怕其他学生会认为自己是故意出风头。另外还有小部分学生知识掌握得不够理想,实在想不出见解,因此甘心当观众和听众。

(二)随大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从众心理。学生自信不足的心理如果得不到即使帮助和矫正,就易形成随大流意识。随着年级的增长,随大流的意识有增强的趋势,还有一部分学生的心理是:课堂上有那么多人,别人不举手发表见解,我也不讲;只要上课坐好,不干扰别人就行。

(三)坐享其成。随大流的结果往往使学生思想松懈,不愿主动参与讨论。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认为教师不会叫他们发表见解,自己也确实讲不出,倒不如听人家发表见解,自己可不动脑筋,坐享其成。甚至连有些成绩好的学生也认为发表见解不如认真听课,反正最后教师会把标准答案告诉大家的,只要认知听、记,就定能考出好成绩。

(四)惰性。坐享其成的结果势必使学生产生惰性心理。他们感到语文学习太烦太累,不愿多动脑筋思考问题,发表意见。因此,讨论时漠不关心,发表意见时事不关己;该想的不去想,该说的不去说,该动笔的也懒于动笔。 三、对策与讨论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是形成不敢或不愿发表意见的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如何消除这些心理障碍?本人在近几年来的实践和摸索中,运用以下对策,受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我们的课堂不需要严厉和苛刻。学生是一颗充满希望的种子,老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话语就是他们的阳光、雨露。你真行,再试一试”“你真棒,做的这么好!等等诸如此类由衷的肯定、诚恳的激励,带给学生的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快乐感受,是暖意、是亲近、是成就感、是自信心!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能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学生心理在完全安全的状态下,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于置疑,敢于大胆创新。因此,课堂教学中应提倡:答错了允许重答,答不完整的允许自己或者同学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问题允许发问,教师错了欢迎学生指导,教师对学生发表意见应尽可能给予表扬。在这种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没有被同学取笑的苦恼,没有被教师批评的忧虑,能充分享受到发表意见的乐趣。 (二)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保持一种良好的、民主的伙伴关系,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形成人际交流的某些品质。笔者认为:如能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与学生真诚的交流,拉近距离,融洽关系,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将会产






生良好效果。记得有一次进教室后,我微笑着对学生们说:我看同学们的脸上有两个标点符号,一个问号,二是感叹号。有问号的学生想问,老师能告诉我们什么呢?有感叹号的学生一定会说,这位语文老师真年轻!那么有问号的同学一定有许多问题要问我,现在请你们问吧!学生有问你怎么选择当老师的,当老师的感受如何;有问你多大年龄,结过婚有孩子吗?我都幽默又不失真诚的一一作答,一下子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接下来就在这融洽的气氛中开始了上课。学生的积极性甚高,课堂效果好。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视学生为朋友,尊重每一位学生。如果教师在教学时绷着面孔,不苟言笑,或严字当头,居高临下,教学气氛必然紧张,学生易产生压抑感,势必影响学习效率,更不必说发表自己的见解了。在师生关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极易形成合作关系,错了同学不会耻笑,教师更不会批评,自信心不足的心理障碍就会消除,就能以积极进取的心态,创造性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常用常新的评价艺术,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兴趣

在聋校语文学科中,最让学生头痛的是作文课,要让这些在作文课上激活起来,踊跃发表意见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我们期盼的。从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能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兴趣,也就有了学习的直接动机。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作文课上乐动口,乐动手呢?我选择从评价入手,以常用常新的评价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从而启迪学生的思维,达到作文课上踊跃发表意见的目的。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作文最能反映学生的个别差异。学生写出的文章各具特点,千差万别,我不满足于共性问题的普遍表扬,注意在每次作文后因人而异,因文而异进行书面表扬。对于基础好,作文认真的学生,首先肯定成绩,然后委婉地指出不足之处;对于基础差,作文水平偏低的学生,即使有点滴进步也要不惜笔墨加以鼓励几句赞美的话,一段激励的红波浪线,乃至一个微笑的嘴的漫画,一个柔情的感叹号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追求新奇是学生天性,如果学生整天面对的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那么他们将对此失去兴趣。在批改作文时,我发现最初学生们追求的是教师在作文本上画的一朵小红花,而当周围的许多学生都得到了这一殊荣时,便失去了昔日的吸引力。突然有一天,学生在发下来的作文本上发现了一张笑脸时,我发现他们的眼睛特别亮,神情特别专注,兴奋、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正是这些激情使本来空洞乏味的作文课变得生动鲜活起来,学生的兴趣盎然,思路自然开阔了,话匣子也打开了,一个个争着抢着发表意见,希望自己能够获得更多更特别的评价。这是常用常新的评价激发了学生潜在的表现欲望。 (四)请学生自己设计问题。

平时教学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请学生设计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阅读教学的每一课时,先请学生自己设计学习目标(这节课准备学习什么),学生便会劲头十足,十分投入。学习目标因人而异,不强求一律。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学需要取舍有价值的学习目标,放手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见解、质疑问难。 (五)适当降低难度。

有时教师对难点重点的问题可用提示、暗示的方法;或将一个复杂的大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的小问题,引发学生的发散性或多向性思维,巧妙地设置成功的台阶,使学生对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水到渠成的感觉。在此体验成功的基础上,为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提供阶梯。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5541798f3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c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