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五代词

2022-10-02 20:11: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晚唐五代词》,欢迎阅读!
晚唐,代词

二、温庭筠与花间派 1、花间派(名解)

因后蜀赵崇祚编《花间集》而得名。《花间集》收录了18位作家的500首词作,这是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这些作家词风大体一致,因此都被称为“花间派”。花间派尊温庭筠为鼻祖,多写闺阁情事,情致缠绵,辞藻富丽。代表作家有温庭筠、韦庄等。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秀。

“在唐五代文学史上,‘诗庄词媚’作为一种带有普遍性和群体性的创作倾向,是自‘花间’诸人开始的。” ——刘扬忠在《唐宋词流派》

“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忏之玉指,拍案香檀。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 ——欧阳炯《花间集序》

《花间集》不但提出了影响深远的“词为艳科”的观念,而且在词的格律、文辞、风格、意境方面特征的确立,为词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温庭筠(812-866

字飞卿,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初唐宰相温彦博之裔孙。出生没落贵族家庭,屡考不中,一生不得志,行为放浪。 代表作《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1 词牌说明

《菩萨蛮》,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唐宣宗(李忱)大中年间,女蛮国派遣使者进贡,她们身上披挂着珠宝,头上戴着金冠,梳着高高的发髻,号称菩萨蛮队,当时教坊就因此制成《菩萨蛮曲》,于是后来《菩萨蛮》成了词牌名。 2 主题

整首词就写了一件事:梳妆。

此词写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以及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词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中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作品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3 注释

小山重叠金明灭:

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小山重叠”是因为女子皱眉。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金明灭”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我们认为前种解释更为合理。 鬓云欲度香腮雪: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形容发髻蓬松如云。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香腮雪:雪一样的面腮,雪白的面颊。

3.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4. 弄妆:梳妆打扮, 修饰仪容。 5. 罗襦:丝绸短袄。

6.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4]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娇懒地起来画一画蛾眉,慢吞吞地梳妆打扮。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

颜,交相辉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3、韦庄(836-910

字端己,京兆万年人(今陕西西安)。曾任晚唐校书郎、左补阙等职。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卒于蜀。

韦庄词有花间派柔媚、轻艳的一面,但与温庭筠相比,韦词比较“明白吐露”以自然、朴直、直抒胸臆见长。如《思帝乡》

《思帝乡》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1 词牌说明

《思帝乡》原是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名。 2 注释

足:足够,十分。

一生休:直到生命尽头。

“纵被”两句:即使被遗弃,也不能羞愧后悔。 3 评解

作者以白描手法,清新明朗的笔触,勾出了一位天真烂漫、热烈追求爱情的少女形象。此词写情之决绝、之酣畅淋漓,在五代词人中的确是罕见的。清人贺裳说:“小词以含蓄为佳,亦有作决绝语而妙者”。他所举的“妙者”中,就包括了此词。这首词语言质朴多情韵,无辞藻堆砌现象,却有浓郁的民歌风味。在“花间”词中独具一格。 三、南唐词人

南唐词与花间词相比,较为趣味高雅,境界开阔,情致委婉缠绵。艺术成就总体高于花间词。代表作家有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大臣冯延巳。 1、李璟(916-961 生平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好读书,多才艺。常与宠臣韩熙载、冯延巳等饮宴赋诗。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 作品讲读《浣溪沙》: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菡萏(hàndàn):荷花。

鸡塞:即鸡鹿塞(陕西横山西),此泛指塞外。

上片写秋色凋零之悲感,下片写细雨梦回之远思。词表面上写闺怨,史记寓含现实的寄托。王国维认为:“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二句,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这是对屈原以美人芳草比喻政治的文学传统的继承。 2、李煜

1)生平介绍

字重光。李璟第六子,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2)作品介绍

李煜的词的风格可以以975年被俘分为两个时期。 前期:多写宫廷享乐生活的情景和感受,其中部分词是抒发悼亡之情和对南唐局势的忧心。

后期:多写对往事的回忆,其中不乏对人生苦难的踢人。

但不论词作的内容有何不同,李煜词的“本色”和真性情都是一致的。 作品讲读:《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是李煜被俘到汴京后所作。开头说,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何时了结。因为一看到春花秋月,就有无数往事涌上心头,想到在南唐时欣赏春花秋月的美好日子,不堪回首,所以怕看见春花秋月。在东风吹拂的月明之夜,金陵的故国生活不堪回顾了。那里宫殿的雕栏玉砌应该还在,只是人的容貌因愁苦变得憔悴了。倘若要问有多少愁苦,恰恰象一江春水的向东流去,无穷无尽。一江指长江,用一江春水来比愁,跟南唐故国金陵在长江边相结合,充满怀念故国之情。 3)冯延巳(自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5586df690c69ec3d4bb75d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