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词

2023-01-23 01:05: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五代词》,欢迎阅读!
代词

唐五代词

词,是在城市经济繁荣以后,市民文学发展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从现存敦煌发现的“曲子词”来看,词起于民间,其源自隋,经文人的模仿与创作,而崛起于中唐,兴盛于晚唐、五代。

词的起源至今无定论,可参看任半塘《唐声诗》 雅乐 清乐、燕乐

敦煌曲子词与早期文人词 一,敦煌曲子词

1900年敦煌石室打开之后,早期民间词的面貌才呈现出来。敦煌曲子词的内容相当广泛,而其中数量最多、艺术性较高的作品,主要是那些反映女性生活和心情的词作。敦煌曲子词的体制尚属粗备形体,保存了民间词的朴素风格,富裕生活气息。 二,早期文人词

词在民间兴起之后,引起了文人的注意和兴趣,并开始尝试这一新的艺术形式。张志和、刘长卿、戴叔伦、韦应物、王健、刘禹锡、白居易等人,都创作过一些优秀的词作。 第二节 温庭筠与花间词人 一,《花间集》与花间词风

五代后蜀赵崇祚编《花间集》十卷,选录温庭筠、皇甫松、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这些词作,在内容和情调上,受到晚唐世风和秾艳华靡诗风的直接影响,多是描写贵族士大夫的生活和缠绵的爱情,尤其突出的是对于女性生活和内心的描写。艺术上表现为文采繁华,柔艳丽。

二,温庭筠和韦庄

温庭筠和韦庄,是“花间词人”的突出代表。温庭筠的词几乎全是写爱情、相思,又多用女性口吻。色彩浓艳,词藻华丽,充满浓重的脂粉气。孙光宪说他的词“香而软”,道出了其词的主要风格特征。与温庭筠齐名的韦庄,词风与温庭筠接近,但不全相同。温词浓艳,围词清艳;温词密而隐,韦词疏而显。 李煜和南唐词人

一,南唐词人

除西蜀之外,南唐也是当时词的创作的一个中心,产生过不少词人和词作。冯延巳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词人。他的词作,以抒情为主。着意于表现人物内心的哀愁,词风显得委婉幽深。 二,南唐后主李煜

南唐后主李煜,工书,善画,通晓音律,是唐五代词人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位词人。他在亡国之后所写的许多怀念故国和感慨身世的作品,更体现出了真实的性情和词的本色,具有较高的价值。

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合乐而歌的新诗体。词的兴起,除了受唐代经济发达、五七言诗繁荣的影响外,音乐有极密切的关系。中国诗歌自古便有与音乐结合的传统,迄至唐代,音乐共有三种类型,即沈括《梦溪笔谈》卷五《乐律一》所说:“自唐天宝十三载,始诏法曲与胡部合奏。自此乐奏全失古法,以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者为宴(燕)乐。”宴乐,以西域音乐为主。曲目繁多,曲调新鲜悦耳,旋律灵活多变,适宜抒发不同的思想情感,需要长短错落、优美婉转的歌辞与之相配,因而促进了因声度辞的词的兴盛。 词的体制与诗不同。根据字数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中调包括引和近,长调又称慢。除小令称单调不分段外,一般分上下片,也称上下阕、前后阕,称双调。也有少数词分三段或


四段。早期的词,内容与词牌名相一致,如《渔歌子》吟咏渔家生活,《忆江南》回忆江南的生活和风物。在词的演变发展过程中,两者逐渐脱钩,词牌名只成了一种词谱体制标志。每一种词牌都有一定的格律:字数一定;讲究平仄,还要分清四声;句式参差不齐,少则一字句,多则十一字句;押韵位置一定,而不同的词牌各不相同:有句中押、上下句押、隔句押、隔三句押等等。 第一节 敦煌曲子词

词像文学史上大多数文学体裁一样,起源于民间。现传最早的唐代民间词是在敦煌发现的曲子词,故称敦煌曲子词。曲子词是词的早期别称,因词的产生原为入乐而作,后来才称词。别称“乐府”、“诗余”、“长短句”。敦煌曲子词题材广泛,作者众多,有“边客游子之呻吟,忠臣义士之壮语,隐君子之怡情悦志,少年学子之热望和失望,以及佛子之赞颂,医生之歌诀”(王重民《敦煌曲子词集叙录》)。形式上,保存了民间文学特有的明快质朴的风格,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语言爽直俚白,比喻丰富生动,但有时稍嫌粗糙。敦煌曲子词中成就最高的是爱情词。如《望江南》(莫攀我)真切直率地表达了女子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痛苦和她对真诚爱情的渴望。《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一连用六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来立誓,匪夷所思,动人肺腑,与汉代乐府《上邪》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节 中唐文人词

词体在民间兴起后,盛唐和中唐一些诗人开始了对这一新形式的尝试。传说大诗人李白也写过《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忆秦娥》(箫声咽)两首词,但文人真正认真地倚声填词,是从中唐开始的。有作品传世的作家有张志和、戴叔伦、韦应物、刘禹锡、白居易等,其中以白、刘二人词作数量为最多。张志和自称“烟波钓徒”,有《渔父》五首,其中最著名的是第一首,词中将江南的景色,渔父的生活,写得极其生动传神,表现了隐士淡泊闲适的人生情趣。一时和者甚众,并远播海外。

韦应物和戴叔伦的《调笑令》反映了边塞景象。如韦应物《调笑》(其一):“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运用急促的节奏和反复重叠的句式,通过胡马焦躁不安的形象,烘托出复杂的情绪氛围。

白居易著名的《忆江南》中的两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把春日江岸与江水景色写得极其明丽鲜艳;刘禹锡《忆江南》中的“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写来精致凝炼、细腻华美。都具有文人诗的特点,绝非俚词俗谣可比。 统观从初唐到中唐的文人词,不难发现有以下特点:第一,由于依曲调调式填词的风习渗入文人阶层不久,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文人运用曲调的范围还比较狭窄,作品以齐言与小令居多,调式简单,平仄变化少,基本上是五七言诗的变调。第二,文人词在语言上一方面沿袭了民间词平易浅近,诙谐生动的特色,另一方面文人诗的语言以及思想情感开始渗入词中,使词逐渐脱离了原来的质朴生动但又粗糙简单的原始状态,成为一种正式的文人文学体裁。 第三节 花间词

五代时,后蜀赵崇祚选编十八家词人的词五百首为《花间集》,这是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选集。十八名作者,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外,均为西蜀词人。他们的词风大体一致,后世因称他们为“花间词人”“花间派”花间派尊温庭筠为鼻祖。特点是多写闺阁情事,情致缠绵,辞藻富丽。代表作家除温庭筠、韦庄外,还有欧阳炯、李珣、鹿虔扆、牛希济等。 温庭筠与李商隐并称“温李”。温诗风格秾丽,也有反映现实或抒发怀才不遇感慨的作品,如《过陈琳墓》等。写景也有佳作,《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纯用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幅深秋早行图,写尽旅人之辛劳,为人传诵不衰。与诗相比,温庭筠在词的创作上成就更高,文学史上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晚唐善作“侧艳之词”的词人。今存词70余首,多写闺情。辞藻华丽。风格浓艳,声律谐和,词意含蓄。但题材比较狭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e8b5ecad15abe23482f4d1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