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

2023-03-19 23:09:3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欢迎阅读!
教学改革,课堂,目的

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一是要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观点,给学生发展以最大的空间;二是能根据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识,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作为教学的重点。为了适合教育发展趋势,几乎所有学科都着重强调了“探究性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课堂教学中怎么实行探究性学习,实际上就是教学过程怎么操作。这个问题的基本思路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具体操作程序可分为四步实行。

1、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地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在探索过程中打破封闭式的教学过程,采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的探索式学习过程,鼓励学生持续地提出问题。

例如:一年级《图形的理解》一课。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动手摆图形,动手折一折等活动,对长方形、正方形的的特征已经有了理解,能用语言准确表述。这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使学生加深了对正方形特征的理解。教师说:“同学们,老师也有4根小棒(长短不一的小棒)请你摆出正方形。”同学们一边摆,一边摇头:“长短不一的小棒怎能摆成正方形呢?”学生在经历失败后,提出了利用正方形特征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把四个小棒截齐,以最短的小棒为准,其它小棒多余的部分,剩下的部分同样长,就能够摆一个正方形。

2、自主探究。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育的本质在于参与,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作性。教学中,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把看、听、读、写、做结合起来,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理解”时,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


对新鲜事物很敏感,容易产生好奇心等特点。课前谈话创设问题情景,用激励性的语言把学生引进“小小商店”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在“小小商店”中自由自在地买东西、卖东西。让他们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去发现科学结论,而不是老师将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

3、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合作交流中,学生学会相互协助,实现了学习互补,增强了合作精神,提升了自我表现的水平,以及听、说和交往的水平。

4、实践使用。探究知识的目的是为了使用,使用知识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水平,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它是沟通知识与水平的桥梁。在实际教学中,注重设计与生活紧密相联的习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用知识,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例如:在教学“立体图形”复习课上,让学生设计包装箱。这样,学生通过动脑、动手,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既巩固了知识又形成了水平,发展了智力。

总之,通过教学实践和应用,我深深的体会到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使用顺应了现代教学的改革,使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促动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真正构建了互动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创造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提供自我活动表现的机会,将学生从“吸收—储存—再现”的学习过程中解放出来,转向“探索—转化—创造”,我们理应坚定不移地做好这个项教学研究多想办法,克服困难,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而持续努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56e3d7ff2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4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