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结婚习俗

2022-10-19 15:54: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潮汕人结婚习俗》,欢迎阅读!
潮汕,习俗,结婚

潮汕人结婚习俗

中国地广人多,地方文化千姿百态。潮汕婚礼习俗更是不一样。潮汕人的婚礼习俗一般俗称六礼他们的结婚习俗比较传统,仪式也比较隆重。 潮汕结婚习俗 托媒提亲 合婚定亲

提亲合婚定亲,即四礼文定。首先由媒人到男、女方家提亲。经女家同意后,再由媒人到女家问明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并写成庚帖送交男方,若男方家里三日内没有发生不吉利的事(俗称三日顺男方便把自己的庚帖交与女方,双方即可占卜合婚(也称合时日)定亲又称订婚行定食定,是由男方备礼物到女方家下定亲事。礼物通常是一对金耳环或一只金戒指,还有饼食、糖果、白糖和面条等,女方必有回礼。定亲时男方要到女家去食定,一般是食甜蛋或甜面(若是四个甜蛋,只能吃两个;若是两个,只能吃一个,另一个要用箸一分为二)。男女双方都要给亲戚、朋友、四邻送饼食、甜面汤(现多数是送面条和白糖),报告亲事已定。 行聘择吉 操办嫁妆

行聘又称送聘,是比较隆重的礼节,婚书帖式、聘礼等都有严格规定。清以前及民国初,富家除送金银、彩缎外,还有猪羊、酒果;贫家除送鸡酒外,还送槟榔;大多数地方还要送猪肉,俗称屎肉以示报答女方父母养育之恩。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除送金银外,还送收音机(电视)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现在多数是纳聘金。女方在收到男方的聘礼之后,具帖复聘,并回复一定的礼物,主要有:鸳鸯蕉(双孖的香蕉,喻夫妻亲密无间)、猪肝猪心(表示肝胆同心)、雌雄鸡各一只(象征鸳鸯比翼)等。女方在复聘时,还要考虑男方堂上的老人,若老妈(祖母)在堂,须加送老妈糕祖父在堂,应加送老公饼。女家在送猪心给男家之前,须切出一片,配糖、葱煮熟后,与女同吃;男方家收到女方送来的猪心猪肝后,也要配糖、葱煮熟后与家人及亲友同吃,取义男女同心 请期也称择日送日提日。行聘过后,男方即择定结婚吉日,包括裁剪结婚礼服、挽面和沐浴、确定迎娶的时间及时辰,并通知女方。此时,男女方的亲戚朋友都要送贺礼。送女方的贺礼称为送花粉女方除准备好嫁妆外,还要准备出嫁时携带的特殊物品,主要有:一是上轿鞋5双,春夏秋冬各一双,另加水鞋一双,表示夫妻风雨同心,共同走好今后的道路;二是乌丝和白丝缚箸,喻婚后早得贵子,夫妻白头偕老;三是桔饼、龙眼干各一碗(俗称公婆碗),用于新婚时拜花公并以此象征生活甜蜜,桂子兰孙满堂前四是香粉及五色丝线。女方出嫁前,要用丝线挽面意谓去开额(开窍、会持家),出嫁满月和四个月,也要挽面,俗称挽脱产挽面用过的丝线要挂在石榴花上;五是红壳、酒饼、绿豆、早粟、芝麻等五色种子,寓意五子登科,财丁兴旺;六是鸳鸯肚兜(也称荷包腰袋)一个,用于装五色种子和新剪的鸳鸯草(双株的厚香草)草头及一对如意,喻结发夫妻,成双成对,吉祥如意。七是手帕捻红糖,新娘出阁伊始要把包着红糖的手帕捻在手中,到夫家后,在盖井之前,要将红糖倒入井中,寄意新娘合内合外合厝边


门合人惜;八是花头、扇子(谐音送子)等。富有人家旧时嫁女,除办嫁妆和上述特殊物品外,还陪嫁田地,甚至寿板(棺材);现在则陪嫁电器、摩托车或汽车等。 迎娶新娘 仪式隆重

最后一礼是迎亲(迎娶)即男方到女方家迎娶新娘。迎亲的形式有两种:一是新郎上门迎接新娘;一是派好命人上门代接新娘,新郎在自家门口等亲,新娘由女方派伴娘陪伴。迎亲的程序繁多,仪式隆重。新娘在娘家和到夫家后都要分别食五碗头出门前还要给兄弟姐妹分钱米姐妹桌新娘上轿前,家人要端一盆清水,轻洒向花轿,有的则提一小桶清水,用红花(即石榴花)蘸清水喷洒花轿和花轿经过的一段路程。现在虽多用自行车、摩托车、小车迎娶,但仍有人保留此一习俗。花轿一般都要彩青彩青主要是彩榕树(潮人称为成树)枝和青翠的竹枝,以示对夫有成,妻有的祝福。婚娶之日,男方家出入的门都要贴上婚联,门楣正中要贴上一条写有麒麟到此的红纸条。新娘到男方家门口,新郎要踢轿门扎如意,新娘要跨火烟。新郎新娘进入洞房要吃合房。吃合房圆青娘母做四句,新郎新娘各吃两粒甜圆后互换圆盏,再吃两粒圆,俗称交杯换盏。此时,青娘母又要做四句做四句要贯穿于迎娶的全过程,从新娘出门上轿到进入洞房,青娘母都要做四句闹洞房青娘母要代新娘与客人对歌,若遇到一些淘气者作歪诗打趣时,青娘母要立即做四句回击,帮助新娘化解尴尬局面。迎娶之日,要设婚庆喜宴,宴请前来庆贺的亲朋好友。

除上述仪礼外,新娘在新婚的第三天要举行开井舂米头搅泔等仪式;满十二天或满四个月要行归宁——“返厝。头、二返厝,新娘在娘家炊烟起时返回,三返厝方可在娘家过夜。有些地方在新婚后第一个元宵节,还要举行婚礼追忆仪式,新娘打扮如初,端坐厅堂或站于村头、井边,让亲朋、四邻再看新娘,好事者还可敲锣打鼓再闹一番洞房。此仪式现已基本废除。

新婚礼俗会因时因地而异,虽然移风易俗之后,已逐步朝向婚事新办,但一些有意义的礼俗仍保留下来。

另类的潮汕结婚习俗

姑娘出阁的哭婚风俗,并非藏族或台湾高山族等才有,我们汉族也极流行。据顾希佳《礼仪与中国文化》记载,这一风俗各地名称不同,有叫哭出婚哭嫁囡哭轿等等。有的地方,母亲、女伴等也陪哭,边哭边唱《哭嫁歌》。歌的内容因人而异,有世代传承,也有触景伤情或发泄不满。而这些《哭婚歌》已成为我国民歌的一种别致样式。潮汕畲族还保留有《阿姐欲嫁目汁流》的歌谣。 潮汕的哭婚风俗,在新娘上轿前,需进行一个小仪式,就是手抓大门哭泣。潮汕人具有深蕴涵养,哭婚不唱《哭婚歌》,唯以号啕哭泣表示。为了圆场,此时,机敏善解的青娘母,即调侃地唱出四句歌来:姑娘出阁哭啼啼,三把泪水二鼻涕,非是今日不欢喜,特留爹娘买田地。然后在新娘头上洒红花水(柘榴花水),又唱:红花水,洒上头,出门目汁勿再流;嫁到夫家辅夫婿,生子添福穿紫袍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5b2bd175b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3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