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章》的思想内涵

2024-03-11 10:30: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断章》的思想内涵》,欢迎阅读!
断章,内涵,思想

《断章》的思想内涵





摘要:《断章》是卞之琳的代表作,历来对该诗的主题解读颇多,本文试从“爱情诗”的角度讨论其思想内涵。

关键词:卞之琳 《断章》 风景 思想内涵

卞之琳写于一九三五年的《断章》是一首仅四句三十四个字的短诗。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1]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诗歌虽短,但自发表以来,曾引起无数人的关注,特别是在这首诗的意义解读方面,释者如云,解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理解,得出了多种多样的诗歌释意。历来将《断章》作为一首爱情诗来进行的解读也是非常多的。秀实即认为《断章》“无疑是一首极之卓越的

[2]

情诗”;陈远征认定“这首诗是一首情诗,或者说是想写的一首情诗中的片段”。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写的是以第二人称“你”为视角的出发点,视角落点在“风景”。而“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是从第三人称视角出发,从“看风景人”处看,视角落脚点应该也是“风景”,但诗却一转写“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视角落点变成“你”,这样,“风景”和“你”似乎变成了一物,“你”成了风景。你、风景、看风景人到底谁在看谁呢?

《断章》的妙处正在于此,作者营造出了具有“交错视角”的复调画面。在这个画面中,我们无须寻求谁是诗中的主体或客体,“看风景人”既在看风景又在看你,而“你”也是既在看风景也在看看风景人。这里“风景”是“你”和“看风景人”之间视角转化的起点也是中介,“风景”保持你和看风景人之间的张力平衡,并与你和看风景人形成三角关系,造成诗的复式立体结构。后两句也同样,作者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对传统诗的理解,因此在布局上遵循“由景抒情、借景抒情”的中国古诗传统。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由写景过渡到抒情。

《断章》中,诗人设置了几组不定的意象画面,通过视角的转换和组合,整体诗具有了流动的特征,“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这里的“风景”意象显然具有独特的意义,“风景”是“你”“看风景人”之间转化的中介,由于风景特殊的中介作用,“风景”有了情绪或者说增加了情绪的泛动。这样全诗给了我们一种特殊的感觉,我们随着视角的转变看到了不同的“风景”,并在“风景”中体会到深深的内在情绪,含着伤感哀怨和惋惜留恋的情感。“你”和“看风景人”都在看“风景”,但对于“你”或者“看风景人”来说,这个“风景”本身可能就是空无的景观,汉语中有“出神”一词,其意思可以说是专注,也可以理解为心不在焉。因为“你”在看风景时注意的根本不是风景而是楼上的佳人,或者佳人已成为你所观风景的一部分。“风景”正处于被过分关注或者说被忽略的地位。个“风景”有可能被忽略,因为“你”只顾看“看风景人”,也许被过分关注,因为“看风景人”已在你所看的风景之中。“你”关注的是“看风景人”,所以“风景”的存在和“看风景人”的存在紧密关联,反之亦然。这样风景所处的位置就有两种:一,“风景”是实景,“你”和“看风景人”都处于风景的范围中;二,“风景”是虚景,“你”和“看风景人”都处于风景之外。“风景”虽无处不在,但对于你和看风景人已形同虚设。正是“风景”的意象的不定,诗的画面呈现出流动和立体的特色,诗的整体意象也模糊不清。因此,“风景”到底是什么,它体现了怎样的情绪,反而由于视角转换而模糊。其实在诗中,“风景”或许就是你,就是看风景人,就是明月,就是一切,一切想表达之物。卞之琳说过他喜欢用不定的代词,并说在他三十年代的诗作中,大多数我可以和你、他、互换,可见他早已看出了转

1


化互动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那么,《断章》到底要写什么呢?按余光中的说法,这首诗的意味在哲理,是写“世间万物皆有关联,真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你站在桥上看风景,另有一人却在高处观赏,连你也一起看进去,成为风景的一部分。„„而更妙的是它阐明了世间的关系有主有客,但主客

[3]

之势变易不居,是相对而非绝对。”余光中为此还写过一首诗《连环》。余光中的解释不无道理,而我们应该从作品的愿意去解读它的永恒意义,去体会它的思想内涵。《断章》是首爱情诗,它体现了一种无望的相思情绪,哲理由诗所表达的无望爱情产生。所以这首诗的全部意义在于“风景”。“你站在桥上看风景”,其实不是看风景,而是在看楼上的人,而楼上的人也只是在佯装看风景,实际她在看“你”你们二人都以风景作为观察对方的中介,并通过风景表达爱慕之情。但因为某种缘故你们近在咫尺,却如同天涯,只能脉脉守望。“风景”便是你们无法相见的表达。

《古诗十九首》里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诗经》里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这两首诗里,可以发现“水”既是具象之物,同时也是抽象之物,是男女爱慕而不能接近的距离意象,水是情感表达的场所,也是情感距离的体现。《断章》里的“风景”同样成了情感距离的意象。“你”和“看风景人”之所以成为各自风景,因为“风景”只能欣赏而不能拥有,把“你”视为风景,言下之意是我得不到你。这样风景成了你我距离的象征,成了一种失落相思的寄托物。因此即使楼上没有人,“你”看到往日的风景,也会潸然泪下,因为风景就是楼上的人,因此这首诗是写两个互相爱慕却未能走到一起的痛苦心情。

这样理解诗的上阕,我们就会明白诗人为什么在下阕中用“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装饰”表面上写月、窗,实际是写人;“月亮”代表思念、怀念之情。正因为你们二人虽相见却不能长相守,所以晚上才会做梦,在梦中相欢。你被别人梦着,同样别人也梦着你,但永远只能在梦中,醒后却是一场空。这样说并非没有依据,卞之琳有首诗里就有这样一句:“人在你梦里,你在人梦里。”其诗和《断章》写于同一年,绝不是偶然,一九三五年正是卞之琳失恋的痛苦阶段。“一九三三年秋,例外也来了。在一般的儿女交往中有一个异乎寻常的初次结识,虽然彼此有相同的‘一点’。由于我的矜持,由于对方

[4]

的洒脱,看来一纵即逝的这一点,我以为值得珍惜而只能任其消失的一颗朝霞罢了。”一九三三年,卞之琳爱上了张充和,两人感觉都挺好,一九三六年秋,卞之琳还和张充和还同游了苏州的天平山,但两人最终没能走到一起。这次短暂恋爱的幸福和痛苦留在了卞之琳的内心深处,诗人对已经飘逝的美好爱情深深地怀恋,又从爱情的稍纵即逝中看到了万物变化的哲理,所以写下了大量带有哲理意味的爱情诗。《断章》正是通过构造出一种美丽又无法接近的“风景”,使人对美好的爱情产生了深深的留恋,同时又让读者在阅读中体会到世间万物的关联和变化。

人生在世,将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事情,有的可以改变,有的根本无法改变,前者需要我们努力去改变,后者则需要去宽容与适应,需要我们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克服内心的失衡。这样,才会摆脱一些世俗的观念的束缚,才会超脱于一时的得失胜败,高瞻远瞩,获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愉悦。季羡林先生“相信人、人类都是向前进步的,向着真、善、美发展,这是总的规律,懂得规律的话就有了个人和谐了。„„顺着规律走就是和谐,规律就是人的趋向,向真、善、美发展。”人生是一次终极的精神旅行,只要我们心中拥有真、善、美的净土,并为之奋斗,人格、精神将得到净化与提升,就会拥有对现实人生的自由与超越。

卞之琳以其幽绵的笔触、极其独特的构思,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迂徐回旋、含蓄蕴藉的 意境,用一种看似漫不经心实则老练之至的语言,将各种微妙和谐理念摄于笔端。《断章》是一幅淡雅静谧的风景画,更是一幅径曲洞幽的心灵藏宝图,让人在对爱情的感慨中引发出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5cea608a6c30c2259019ed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