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2023-01-08 04:07: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教学设计,秋天,怀念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秋天的怀念》是著名作家史铁生写的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用凝重的笔触回忆了母亲在自己双腿瘫痪后的几件平常小事,由一个个平凡的细节为读者诠释了母爱的内涵。课文是作者对母亲的追忆与怀念,更是一篇充满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文章语言平实含蓄,情感真挚细腻。

学情分析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关于母爱和亲情一类的文章,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但对于史铁生的作品和经历可能还没有过多的理解,所以,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有选择性地为学生实行相关材料的补充。

七年级的学生开始进入了第四学段,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在这个学习阶段的阅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在课堂的阅读指导中也要注意对学生实行相对应难度的训练。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使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梳理文章脉络,理解、分析课文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描写母亲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的句子,感悟母爱的伟大。

难点:通过品味对菊花描写的语句,深刻理解母亲“好好儿活”的含义。

整合点分析

1.通过展示史铁生的简介和与本文相关的其他作品中的一些片段,让学生对史铁生本人及他的那一段经历有更全面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

2.通过表现秋天的各色菊花,让学生感知秋菊的象征意义,从而深刻理解史铁生的母亲反复提出陪儿子看菊花的良苦用心。

3.通过背景音乐的烘托,为学生营造怀念亲人的气氛。

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在认真研读文本后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以指导学生朗读促动学生对文本的领悟。

教学准备

1.查阅作家史铁生的资料;认真研读课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解题,披情入文。

导入新课后,指导学生朗读课题,注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简介史铁生的经历,突出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二.快速读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达到文通字顺。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中记叙的母亲生前的几件事,由作者在生活态度上的变化来折射母爱的力量。

三.研读主体事件,感受母亲形象。


(一)儿子瘫痪后的母亲

指导学生找出表达史铁生双腿瘫痪后的表现的句子,体会史铁生当时的痛苦和绝望的心理;找出表达母亲面对“暴怒无常”的儿子时的表现,体会母亲的心理。

品读母亲的语言,体会母亲提议“陪儿子看菊花”的用意。 (二)儿子情绪缓和后的母亲 合作交流:

母亲再一次提出陪史铁生看菊花时,她是什么样的语气和神情?这时的史铁生又是怎样的反应?

得到儿子的许可后,母亲又是怎样的一番表现?母亲陪儿子看菊花的愿望实现了吗?

(三)临终前的母亲

指导学生找出描写母亲病重和史铁生对母亲的病情一无所知的句子。体会母亲的隐忍和坚强以及对儿子的无私与深沉的爱。

(四)菊花丛中,儿子怀念着的母亲

1.要求学生找出描写菊花的语句,品读每一种颜色的菊花的寓意,体会母亲反复提出“陪儿子看菊花”的用意。引发学生对“好好儿活”的思考。

淡雅 要活得平淡,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高洁 要活得高尚而纯洁

热烈而深沉 要活得有热情,有活力,而不张扬

2.重点思考并讨论:“好好儿活”是怎样的活?结合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深刻领悟。

四.拓展延伸

简介史铁生后来的努力及成就,引进“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组委会”为史铁生撰写的颁奖词,深化对“好好儿活”的理解。

展示史铁生怀念母亲的相关文字。

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仅仅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摘自史铁生《我与地坛》



五.总结全文 六.推荐阅读

1)阅读《我与地坛》《合欢树》《相关庙的回忆》,进一步体会史铁生对母亲的怀念。

2)阅读《病隙碎笔》《命若琴弦》《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进一步体会史铁生对人生的思考。

教后记

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人物有很多,史铁生仅仅其中的一个。但他能够作为一面镜子,通过他的折射,为学生表现出更多的与命运抗争的励志形象。

当然,语文课上更多的还是要表现语文的东西,要与学生一起营造有语文味的课堂。我把教会学生思考、实行系列地思考,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水平。”“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水平”等。我在课堂上采取了引导学生研读文本,从中感悟蕴含在字里行间的那份毫不张扬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5ffbf406f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4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