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2023-04-23 03:22: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欢迎阅读!
产后抑郁症,预防对策,原因分析



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目的 了解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发病相关因素及预防策略,以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和危害性。方法 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自拟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对118例初产妇进行调查。结果 103例初产妇的有效资料进入分析,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为33.1%,以轻度抑郁为主。产妇居住地域、自我情绪控制能力、经前紧张综合征、曾有过产后抑郁症或抑郁症病史等是产后抑郁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较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针对病因进行预防,可减少后抑郁症的发生,提高妇女生活质量。



标签:产后抑郁症;原因分析;预防对策

产后抑郁是情感性精神障碍,以产妇产后郁闷、食欲不振、爱哭、失眠或嗜睡、注意力难以集中、疲乏、失去生存欲望、有自杀或残害婴儿的倾向等为特征。产后抑郁不仅可影响到产妇的身心健康,还可对婴幼儿的情感、智力发育和行为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对不同程度产后抑郁患者及时有效地进行护理干预极为重要,并且需要家庭和全社会的帮助和配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49月妇产科分娩的部分初产妇作为调查对象,进入调查的产妇共118例,其中15例因填写不完整而未进行统计,列入本资料分析共103例。除外智力障碍,脑部疾病及有精神病病史患者,要求所有入选对象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能理解问卷内容,自愿合作。



1.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用表包括: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自拟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内容包括年龄、居住地域、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对婚姻的满意度、经济状况、性格、产后抑郁症或抑郁症病史、月经情况、吸烟史等,共43项)。抑郁症诊断标准:采用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10ICD-10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HAMD抑郁量表[1]评分≥8分,轻度抑郁819分,度抑郁2034分,重度抑郁≥35分。统一培训调查员,所有问卷在产妇产后6 w复查身体恢复状况时完成。



1.3统计学方法 SPSS 11.0统计软件计算例数、发生率、均数、标准差,并用t检验、χ2检验做统计检验。



2结果

2.1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本调查103例产妇年龄2141岁,平均年龄28.9±3.3)岁。其中居住在农村20例,城市82例,1例未知地域。统计结果显示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较高,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为33.1%,以轻症为主。



2.2影响产后抑郁症发病率的相关因素 ①初产妇的非抑郁组与抑郁组在对




婚姻满意度、3个月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居住环境、性格、同住人口、流产史、宫外孕史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初产妇的非抑郁组与抑郁组在计划妊娠、母亲角色适应能力、对生育的认知程度、孕期医疗条件、医务人员态度等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产妇调查的4个因素中,4个因素分析显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抑郁发病率农村明显高于城市,自我情绪控制能力较差,经前期综合征,曾有产后抑郁症或抑郁症史产妇,产后抑郁发病率显著增高。



3讨论

3.1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 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生理、心理、社会等三大因素密切相关。具体来说:①生理因素的影响:首先是内分泌因素的影响。在妊娠分娩过程中,体内内分泌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产后24 h内,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其次是遗传因素。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高;②心理因素的影响:首先是妊娠期因素。研究表明,孕期的负性生活事件越多,产妇患抑郁症的可能性越大:负性生活事件包括失业、生病、先兆流产等,是促发抑郁的重要诱因。其次是畏惧母亲角色。大多数产妇都是第一次做母亲,对母亲角色缺乏认同,无法克服做母亲的压力;③社会因素的影响:首先是分娩结局的影响。不良的分娩结局,如死胎、死产、畸形儿及产妇家庭对婴儿性别的反感等,是产后抑郁症的诱发因素。其次传统习惯的影响。我国的传统习惯是在分娩后要在家中休1个月,这1个月内不允许看书、看报、看电视,不允许出门,甚至不允许下床。这样产妇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减少,生活范围一下子缩小,犹如被禁闭一样。这将使产妇产生厌烦、烦躁、易激惹的不良情绪反应,也易诱发产后抑郁。再次家庭氛围的影响。缺乏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帮助,特别是来自丈夫和长辈的帮助,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3.2产后抑郁症的保健干预措施 产后抑郁症不仅影响产妇健康,对婴儿也有影响,所以对产后抑郁症应给予重视。针对产后抑郁症的病因,笔者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初产妇的保健护理工作。



3.2.1应加强对孕妇围产期保健 帮助她们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使其安全渡过围生期 研究表明,产妇对自身健康状态的认识及分娩知识的了解与产后抑郁症发生有关。在妊娠早期,医护人员可以向孕妇提供现阶段母儿的生理、长发育的变化和相应保健措施;在妊娠晚期,可以向产妇提供与分娩有关的知识,帮助产妇了解分娩过程;在分娩期,医护人员应严密观察产程的进展,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分散产妇的注意力,设法减轻分娩的疼痛,消除不良的躯体和精神刺激。



3.2适时实施心理保健指导 保证良好的家庭、社会氛围,积极开展孕产妇的心理卫生保健,了解孕产妇的心理状态、个性特征、既往病史,尤其是分娩前后心理状态的变化,根据不同的情况,运用医学理学社会学知识,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解除致病的心理因素,减轻心理负担,增强自信心。同时,运用语言交流技巧,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可以运用暗示、引导、制造温馨气氛




等技巧,增进夫妻、婆媳关系,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3.3关注产褥早期产妇身心变化 及时处理先兆症状,产后1 w是产后忧郁的高发期。所以,应创造一个轻松和谐而又温馨的产后休养环境。针对产妇产后心理脆弱、易受暗示影响和依赖性强的特点,医护人员要尊重产妇,态度和蔼热情,细心关怀,提高产妇喂养和照顾婴儿的自信心,减轻产妇的心理负担。



总之,产后抑郁症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精神疾患[2]。不仅影响家庭功能和产妇的亲子行为,严重者还可危及产妇和婴儿的健康与安全[3]其发病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且发病率较高,因此要从生理、心理、家庭、社会诸因素给予防治和护理。对产妇的认知护理可帮助孕产妇针对其抑郁的原因实施自我控制、自我监察、自我分析、自我强化等方法,改变对自我环境及未来的错识和否定认知,控制一切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消极因素,正确发挥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增强产妇对自身能力的信任,使孕产妇处于最佳身心状态来照护新生儿,促进母婴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晓霞.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护理与临床,201115.

[2]谢小华,洪普,莫海燕,等.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产后康复影响的研究[J].中国围产医学杂志,20118.



[3]金燕志,彭涛,王联,等.产后抑郁症的筛查标准及发病因素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10.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60ecd3d9c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1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