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市第一零四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诗经二首 关雎教案 长版

2022-12-22 09:08: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吉林省长市第一零四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诗经二首 关雎教案 长版》,欢迎阅读!
二首,关雎,吉林,诗经,上册

课题



讲读 1

知识目标: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了解诗中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

情感目标:在诵读中形成良好的欣赏品味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正确的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重点 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难点 了解诗中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



第一课时

课前演讲 导入新课:《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可见《诗经》的重要影响力,下面请同学们谈一谈有关《诗经》方面的知识。 一、关于《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编为“风”“雅”“颂”三部分。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类。“风”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雅,105篇。“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二、学习《关雎》

1.顺畅朗读、注意读音: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教学资源

1


雎鸠(jūjiū) 窈窕(yǎotiǎo 逑(qiú) 荇(xìng)菜 寤寐(wùmèi

2.有感情地朗读 3.译诗

1)关雎鸟关关和唱,在河心小小洲上。 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

2)水荇菜长短不齐,采荇菜左右东西。 好姑娘苗苗条条,追求她直到梦里。

3)追求她成了空想,睁眼想闭眼也想。 夜长长相思不断,尽翻身直到天亮。

4)长和短水边荇菜,采荇人左采右采。 好姑娘苗苗条条,弹琴瑟迎她过来。

5)水荇菜长长短短,采荇人左拣右拣。 好姑娘苗苗条条,娶她来钟鼓喧喧。

45.诗句分析: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全诗可分为三章。

第一章(前四句)爱慕: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于是萌发了爱慕之情。

这一章开头用“关关雎鸠”起兴,运用“比”的手法点出了恋爱的主题。因为雎鸠“雌雄常不相失,亦不曾相近”“情意相与而未尝狎”以雎鸠的关关和鸣引出窕淑女,君子好逑”,贴切而有深意,确是匠心独具。

第二章(中间八句)思念:男子对姑娘思念不止,以至梦寐以求,辗转反侧。 在他眼前出现的是这位美丽姑娘采摘荇菜时“左右流之”的苗条、优美的身姿,使他夜不能寐;然而,大约这只是一厢情愿,他只有独自在床上“辗转反侧”,直到天明。这一章既有直接的心理描写“优哉游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又有动作描写“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深深的思念之

会,甚至天象、

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映。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关雎>>

君子→→淑女 →→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61d618d01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6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